初声犹是月中啼,稍送馀寒逼曙衣。
花歇渐催红雨乱,树芳应藉绿云依。
悬知沃野勤方作,偏动高楼怨未归。
莫儗天津桥上听,杜陵残泪不胜挥。

《闻鹃和合溪》的诗句翻译及赏析如下:这首诗描绘了杜鹃的声音,初声宛如来自月中的啼鸣,稍后则透露出一种余寒逼人的早晨气息。杜鹃花在凋谢之后,仿佛被红雨所催,使得整个景象变得混乱而多彩。诗中还提到了树的香气,似乎是借助绿云的衬托才更加明显。最后一句“莫儗天津桥上听,杜陵残泪不胜挥”,表达了诗人对于这种声音的深深感慨,好像能够听到杜陵(杜甫的坟墓)上滴落的泪水,无法抑制自己的情感。}

{《闻鹃和合溪》是明代诗人黄衷的作品,通过描写杜鹃鸟的叫声,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赞美及对人生百态的感慨。以下是诗句的翻译以及赏析。

  1. 诗句翻译
  • 初声犹是月中啼:最初的鸣叫像是从月亮中传来的。
  • 稍送馀寒逼曙衣:逐渐带来一丝寒冷,仿佛要逼到天明。
  • 花歇渐催红雨乱:花朵凋零后,红色的雨点开始纷纷扬扬地落下。
  • 树芳应藉绿云依:树木散发出香气,仿佛依赖着绿色的云雾。
  • 悬知沃野勤方作:可以想象那广阔的田野正在辛勤耕作。
  • 偏动高楼怨未归:这声音也牵动了高楼上人们的忧愁,他们还未归来。
  • 莫儗天津桥上听:不要想象你在天津桥上聆听。
  • 杜陵残泪不胜挥:如同杜陵(纪念杜甫的地方)上的眼泪,止不住地流下。
  1. 赏析
  • 黄衷通过对杜鹃的描写,不仅捕捉了自然界的美丽,同时也反映了人与自然之间的紧密联系。杜鹃的叫声在诗中被赋予了多重意义,它不仅仅是一种自然现象的描述,更是情感的流露和人生的反思。
  • 诗中的“杜陵”指的是杜甫的墓地,象征着历史的深度和人文的情感。黄衷通过这样的描写,让读者感受到诗人对于历史人物深深的敬意和同情。
  • “悬知沃野勤方作”表达了对勤劳人民的赞美,暗示了作者对农民辛勤劳作的敬意。
  • “莫儗天津桥上听,杜陵残泪不胜挥”则表达了一种悲凉之感,可能是对过去岁月的回忆或对逝去亲人的怀念。
  1. 创作背景
  • 黄衷在这首诗中可能受到了当时社会状况和个人经历的影响。他可能目睹了农民在恶劣天气下依然坚持耕作的场景,或者在听到杜鹃的叫声时,引发了他对生命、时间和历史的深刻思考。
  1. 艺术特色
  • 黄衷在这首诗中使用了一种简洁而富有节奏的语言,通过生动的比喻和形象的描述,将读者带入了一个既有真实感又充满诗意的世界。他善于捕捉自然界中细微的变化,并通过这些变化引发更深层次的思考。
  1. 影响与评价
  • 这首诗在文学史上具有一定的地位,它不仅展示了黄衷卓越的诗歌才能,也反映了明代社会的某些特点。通过对这首诗的分析,可以更好地理解明代的文化和社会背景。

《闻鹃和合溪》不仅是一篇描述自然美景的诗歌,更是一部蕴含深厚情感和哲理的作品。通过对这首诗的深入分析,可以发现其背后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深刻的人生启示。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