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来秋兴满肩舆,仰首看山俯看书。
总有轻身随过鸟,只应衰鬓感焚鱼。
柴门人语牂牁近,竹寨泉声楚甸馀。
谁遣燃香擐甲待,穷乡何限未宁居。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杜甫的《入宅题诗二首》中的第二首。全诗如下:
入偏桥
东来秋兴满肩舆,仰首看山俯看书。
总有轻身随过鸟,只应衰鬓感焚鱼。
柴门人语牂牁近,竹寨泉声楚甸馀。
谁遣燃香擐甲待,穷乡何限未宁居。
注释:
- 入偏桥:进入这个偏房,即进入这个小院落。
- 东来秋兴满肩舆:秋天来临,我来到东边,心情也充满了对家乡和亲人的思念。
- 仰望山峰,俯瞰书卷,这是在描绘一种宁静而又复杂的情感状态。
- 总有轻身随过鸟,只应衰鬓感焚鱼:总是有那些轻盈的身影像飞鸟一样掠过我的眼前,而我只能感叹时光流逝,头发变白,如同被燃烧的鱼。这是对时间流逝的感慨和对衰老的无奈。
- 柴门人语牂牁近:在靠近牂柯的地方,可以看到柴门。这里的“柴门”可能是指某个具体的地点,也可能是泛指某个简陋的住所。
- 竹寨泉声楚甸馀:在竹林深处,泉水声悠扬。这里的“楚甸”可能是指楚国的地域范围,也可能是泛指某个特定的地区。
- 谁遣燃香擐甲待:是谁派遣我去准备香火和铠甲去迎接?这可能是一个隐喻,暗示了某种期待或者使命。
- 穷乡何限未宁居:在这个偏远的乡村里,我的心情始终难以平静。这是对乡村生活的无奈和对安定生活的向往。
赏析:
这首诗是杜甫晚年时的作品,他在夔州期间创作了许多诗歌,这些诗歌反映了他对家乡和亲人的深深思念以及对人生无常、岁月无情的感慨。这首诗的前两句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家乡和亲人的深深思念和对时间的无奈。后两句则是诗人对自己生活状态的一种反思和感慨,他在这里表达了自己内心的不安和对未来的担忧。总的来说,这首诗是一首表达诗人内心世界、反映其生活经历和情感变化的诗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