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涧灵湫总涸泉,炎风吹野郢襄连。
回栏徙倚频瞻毕,静院焚香自吁天。
旱魃岂堪长作祟,雨师何得更高眠。
鞭龙早逐滂沱去,社鼓村村报有年。
诗句解释和译文:
- 深涧灵湫总涸泉,炎风吹野郢襄连。
- “深涧灵湫”:指的是深邃的山涧和清凉的灵泉。
- “总涸泉”:全部枯竭的水泉。
- “炎风”:猛烈的风。
- “吹野”:吹过田野。
- “郢襄”:地名,这里指代一个地区,可能是指楚国。
- 译文:”深涧中的灵泉水已经干涸,烈日如火的风席卷了整个野外。”
- 回栏徙倚频瞻毕,静院焚香自吁天。
- “回栏”:曲折的栏杆。
- “徙倚”:徘徊,犹豫。
- “频瞻毕”:多次眺望。
- “静院”:宁静的庭院。
- “焚香”:点燃香料。
- “自吁天”:向天空祈求。
- 译文:”我多次在曲折的栏杆边徘徊,静静地望着院子中燃烧着的香料,并对着天空祈求。”
- 旱魃岂堪长作祟,雨师何得更高眠。
- “旱魃”:传说中的旱灾之神。
- “作祟”:造成灾害。
- “雨师”:掌管雨水的神。
- “高眠”:沉睡或休息。
- 译文:”难道旱灾之神能够长时间地作祟吗?雨神怎么能够得到长时间的休息呢?”
- 鞭龙早逐滂沱去,社鼓村村报有年。
- “鞭龙”:驱赶龙的行动。
- “滂沱”:大雨滂沱。
- “社鼓”:古代的一种乐器,用鼓声庆祝丰收等。
- “报有年”:预告新的一年的到来。
- 译文:”让我们赶快驱赶龙,让滂沱大雨快快离去,每个村庄都响起了迎接新年的社鼓。”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夏日干旱、期待降雨的景象。首句通过对比深涧灵泉与炎风,表达了干旱之严重;第二句则描述了诗人面对干旱的无奈以及祈祷之情;第三句通过旱魃和雨师的比喻,展现了对自然现象的深刻感悟;最后一联则以鞭龙驱雨和报喜迎年的习俗,传达了对丰收和新年的期盼。整首诗情感丰富,寓意深远,既有对自然现象的描绘,也有对生活情感的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