夷陵城外白沙湍,冲雾船头试水竿。
林麓有花堪吏隐,山前无句果儒酸。
愁心自折民恫尽,尘迹都交鹭影单。
偶向渔翁访风土,迩来人事更摧残。
译文:
夷陵城外有白沙激流,冲雾船头试水竿。
林麓有花堪做隐士居所,山前无诗句也显儒雅。
愁心自折为民忧虑尽,尘世俗念都交与鹭影单。
偶尔到渔翁处询问风土,近来人事已遭受摧残。
注释:
- 夷陵:指三国时期东吴的重镇、军事要塞夷陵(今湖北宜昌市)。
- 城:城墙。
- 白沙湍:湍急的白沙江流。
- 冲雾:云雾弥漫。
- 试水竿:用来试水的长竿。
- 林麓:山林和山麓。
- 吏隐:官吏隐居之地。
- 山前:山的前面。
- 无句:没有诗句。
- 儒酸:儒家学者或儒生。
- 民恫:民众疾苦。
- 折:引申为“折断”之意,此处指“忧愁”。
- 民讴:民间的歌声。
- 尘迹:尘世的踪迹。
- 鹭影单:鹭鸶的影子显得孤单。
- 风土:地方风俗。
- 迩来:近期以来。
- 摧:破坏。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描写诗人在夷陵城内外所见所感的抒情之作。首句描绘了夷陵城外白沙湍急的景象,诗人站在激流中,用试水竿试探水流的速度,展现出一种不畏艰险、勇往直前的豪迈精神。次句通过“林麓有花堪吏隐”表达了对自然美景的向往和对隐居生活的向往,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对世俗名利的超然态度。第三句“山前无诗句也显儒雅”则进一步强调了作者对儒家文化的尊重以及对传统文人墨客风范的追求。
接下来的几句则转向了诗人的内心世界,表达了他对百姓疾苦的担忧,以及因世事变迁而感到的无力和孤独。诗人用“愁心自折”来形容自己内心的忧愁,这种忧愁源于对民众疾苦的深切同情,同时也体现了诗人作为士大夫的责任和使命。而“尘世俗念都交与鹭影单”则进一步描绘了诗人在纷扰的尘世中,只能与孤独的鹭鸶相伴,展现了他超脱世俗、追求内心宁静的决心。
最后两句则是对整体情感的一种总结和升华,诗人通过访问渔翁,了解到了风土人情,同时也感叹于时局的动荡不安。整首诗通过对夷陵城内外景观的描绘,抒发了诗人的忧国忧民之情和对传统文化的尊崇,同时也展现了他在乱世中的坚持和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