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载潜身一草茅,兴来谁意向芳郊。
六经愚腐散尘几,三径荒凉卧竹稍。
垣寂秋深风落果,梁闲春到燕衔巢。
衰年至此真无似,尽把疏狂任世嘲。

诗句解析:

  1. 十载潜身一草茅,兴来谁意向芳郊。 - 十年默默无闻地隐于野,心情振奋时却想去郊外寻求灵感。”十载”表示时间长度,”潜身”指隐居生活,”一草茅”象征简朴的生活环境。”兴来”指遇到合适时机或心情愉快,”芳郊”指美好的地方,这里可能是指自然界的美景。

  2. 六经愚腐散尘几,三径荒凉卧竹稍。 - 读了《六经》感到愚蠢和陈旧,像被尘土覆盖一样;三径指的是通往宅院的小路,现在荒芜无人问津。

  3. 垣寂秋深风落果,梁闲春到燕衔巢。 - 围墙寂静中秋天的果实落下,屋梁上燕子筑巢春意已至。这里的“墙”和“梁”都是建筑结构,而“垣寂”、“秋深”、“梁闲”、“春到”则描绘了时间的变化和景象的变迁。

  4. 衰年至此真无似,尽把疏狂任世嘲。 - 到了晚年真的没有值得效仿的东西了,我将放纵我的任性和不羁,任由世界嘲笑我。

译文:
十年间默默无闻地住在荒草之中,心情愉快时却渴望去往那美好的郊外。
读了《六经》后觉得愚蠢和陈旧,像尘埃一样散落在心头;三径荒芜,只剩下孤独的竹影斜倚。
围墙静寂,秋风萧瑟中落叶纷飞,屋梁上春天到来,燕子忙着筑巢。
到了晚年真的没有什么值得效仿的,我将放纵我的任性和不羁,任由世界嘲笑我。

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比和转折的手法表达了诗人晚年对生活的感慨和自我放逐的态度。首句描述了诗人长期隐居的生活状态及其内心的喜悦;第二句通过阅读经典后的感悟,展示了他对知识与智慧的反思;第三、四句通过描写自然景观的变化,反映了诗人对生命流逝的感慨;最后两句则是对人生态度的宣言,表达了一种超然物外的生活哲学。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展现了诗人独特的个性和人生哲学。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