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昭然是宋代的诗人,字子融,铅山(今江西铅山东南)人。在探讨这位诗人的生平和作品之前,首先需要了解他的历史背景和文学地位。

基本信息

  • 姓名:徐昭然,字子融
  • 籍贯:铅山(今江西铅山东南)
  • 生活年代:宋
  • 主要活动区域:铅山

人物经历

根据《清同治《铅山县志》卷一五》记载,徐昭然则从朱熹学。朱熹是南宋著名的理学家、教育家,对后世影响深远。徐昭然能够师从朱熹,可见其在学术上的造诣与对朱熹学说的认同。

作品介绍

诗词内容

  • 《句》:这是一首表现诗人对人生哲理的领悟的诗。诗句“精一危微共一心”展现了作者对道的理解,认为只有达到一种极致的境界,才能与自然和大道合一。这种思想体现了儒家的中庸之道以及道家的自然无为理念。
  • 《鹧鸪天·小令尊前风玉箫》:这首词描写了一位歌女的婉约形象,通过银灯下一曲太妖娆的歌声,表达了人们对美好事物的留恋与不舍。同时,也暗示了人生的短暂与易逝。
  • 《明良诗·其十》:此诗以国家大义为主题,表达了作者对于君主的忠诚与期望。诗中提及“以道事君,汝翼汝为”,强调的是臣子应如何辅佐君主,为国家的发展贡献力量。
  • 《李光祖自了翁法窟来访余于钟山留十日方知鼻孔大头向下既行作六首送之·其五》:这首诗描绘了与朋友相聚的场景,表达了深厚的友谊和相互之间的理解。诗人通过对比自己的渺小与友人的伟大来突显彼此间的和谐相处。
  • 《松云庵次韵赠李方伯惟诚》:此诗可能是徐昭然晚年的作品,反映了他对生活的感悟以及对友情的重视。诗中通过描述山居生活,表达了远离尘嚣、回归自然的宁静心境。

徐昭然作为宋代诗人,不仅在诗歌创作上有所成就,而且在思想文化上也有着不可忽视的贡献。他的作品至今仍能给人以启迪,让人们在品味古人诗意的同时,也能感受到那个时代的文化氛围和精神追求。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