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茇丹崖淑气收,宦游犹胜赤松游。
飞轩隐结朝诸岛,曲槛纡回带远洲。
中镇七星为泰岳,南宾五岭作蓬邱。
公馀便读三纲领,不愧人称仕学楼。
【注释】
仁山书院位于邓州市,为纪念宋代理学大师邵雍而建。邵雍(1011-1076),北宋著名学者,河南辉县人,以“康节”自号。邵雍著有大量诗文,其中《皇极经世书》是其代表作,也是中国现存较早的一部历法著作。
丹崖:红色的山崖。
赤松游:赤松子是中国古代传说中的长寿仙人。这里指代隐居山林的生活。
飞轩隐结朝诸岛:指书院建筑在飞檐之上,与周围的岛屿相连。
曲槛纡回带远洲:弯曲的栏杆和曲折的路径连接着远处的岛屿。
中镇七星为泰岳:七星是指北斗星,泰岳是泰山,这里指书院如同泰山一样庄严雄伟。
南宾五岭作蓬邱:南宾指的是南方的宾客,蓬丘是古代神话中的仙境,这里用来形容书院如仙境一般美丽。
公馀便读三纲领:公馀意为闲暇之余,三纲领即孔子所讲的“君君、臣臣、父父、子子”。这里指读书时遵循的原则。
人称仕学楼:《论语·述而》篇中说:“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这句话的意思是说一个有德行的人应该勤勉工作,谨慎地处理事情,并且正直地对待他人。这里用来形容书院像一座学习的地方。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仁山书院的美丽景象,以及它作为学术场所的独特魅力。首句“高茇丹崖淑气收”,形容书院坐落在红色的山崖上,四周环绕着清新的空气。接着,诗人表达了自己对隐居生活的喜爱。“宦游犹胜赤松游”,意味着虽然在官场中奔波忙碌,但与赤松子相比,仍然可以享受宁静的田园生活,这种对比增强了诗句的表达力。
中间四句主要描述书院的建筑和周边环境。“飞轩隐结朝诸岛,曲槛纡回带远洲”,形象地描绘了书院建筑的飞檐与周围岛屿相连的景象,以及曲折的栏杆和路径将远处的岛屿连为一体。这两句不仅展现了书院的自然之美,也体现了建筑的巧妙设计。
最后两句则是对书院的教育意义的肯定。“中镇七星为泰岳,南宾五岭作蓬邱”,将书院比作泰山和蓬莱,表达了对其崇高地位的赞誉。同时,“公馀便读三纲领,不愧人称仕学楼”则表明,在这样的环境中读书,可以更好地领悟孔子所讲的“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等原则,从而不负“仕学楼”之名。
整首诗语言典雅,意境深远,既赞美了仁山书院的自然风光,又体现了其作为学术场所的独特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