苔痕草色称幽居,默坐焚香意湛如。
两袖清风修竹外,一窗明月剪灯馀。
南阳啸傲休论乐,北海声名尚薄徐。
勤苦岂真希富贵,苍生霖雨五车书。

注释

  1. 读书砵盂山:指读书的场所或环境。砵盂是古代一种盛放食物的器皿,这里借以比喻读书的地方简陋朴素。
  2. 苔痕草色称幽居:苔藓和草的颜色与环境的幽静相称。形容自然环境和人的内心世界和谐一致。
  3. 默坐焚香意湛如:静静地坐着,焚香沉思。”湛”意为深沉。形容内心沉浸于思考之中。
  4. 两袖清风修竹外:描述一个人在竹林外面,袖子中只带着清风。形容清高脱俗,不染尘埃。
  5. 一窗明月剪灯馀:夜晚,月光透过窗户照进房间,只剩下剪影般的灯光。形容孤独、思念之情。
  6. 南阳啸傲休论乐:南阳指的是地名,此处指隐居之地。”啸傲”意为自由自在地啸叫,不受拘束。”休论乐”表示不谈论世俗的快乐。强调隐居生活的宁静与超然。
  7. 北海声名尚薄徐:北海,泛指北方地区。”薄”在这里有轻视的意思。”尚薄徐”表示对某人名声的轻蔑或低估。
  8. 勤苦岂真希富贵:勤劳刻苦难道真的只是为了追求富贵吗?反问句式表达了对富贵生活的质疑和反思。
  9. 苍生霖雨五车书:比喻为百姓们降下的及时雨,滋润了他们的生活,让他们能够通过学习获取知识。”霖雨”比喻恩泽,”五车书”指丰富的书籍,强调通过学习来提高民众的文化水平。

译文

读书的环境就像砵盂山一样简单朴素,苔藓和草的颜色都显得如此自然,内心的思绪也如此深沉。
静静地坐着,点燃香,沉浸在深深的思考中。
在竹林外,只有清风相伴,衣袖里只有清风。
夜晚,只有窗外的明月和微弱的剪影灯光陪伴我。
在南阳,可以随意地啸傲天地,不计较世间的名利。
北方的名声并不被看重,可能还被低估了。
虽然辛苦劳作,但不是为了追求财富和名誉。
为了给百姓们降下及时雨,让文化教育成为他们生活的一部分。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简朴而宁静的读书环境,通过对自然环境的描写,传达出作者追求内心平和、超脱尘世喧嚣的思想。诗中的“南阳”和“北海”,分别代表了作者向往的自由生活和对功名的淡泊态度。通过对比不同地域的生活方式,诗人表达了对世俗名利的超越和对精神境界的追求。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体现了诗人对知识和学问重要性的深刻认识以及对社会现实的深刻反思。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