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宣州南陵人,字彦修。
第进士。
哲宗绍圣初为御史,劾范祖禹、黄庭坚等修神宗实录窜易增减,诬毁先帝。
又论苏轼狂悖,请正其罪。
进右正言,累迁给事中,黜知濠州,改广州。
以吏部侍郎召还,迁户部尚书。
因反对蔡京编次元祐党籍,罢知蕲州、润州。
复为吏部尚书,昏愦不能举其职,左转工部,知同州,削职。
生卒年:?-1107?
宋宣州南陵人,字彦修。
第进士。
哲宗绍圣初为御史,劾范祖禹、黄庭坚等修神宗实录窜易增减,诬毁先帝。
又论苏轼狂悖,请正其罪。
进右正言,累迁给事中,黜知濠州,改广州。
以吏部侍郎召还,迁户部尚书。
因反对蔡京编次元祐党籍,罢知蕲州、润州。
复为吏部尚书,昏愦不能举其职,左转工部,知同州,削职。
生卒年:?-1107?
破山八咏兴福寺 高声叩洪钟,万里到彤廷。 鸟闲楼影重,星淡云气清。 余响绕岩壑,林叶如回惊。 有客发深省,尘耳非谩倾。 注释: 大声敲击洪钟的声音传得很远,传到万里外的京城。 鸟儿在树梢悠闲地飞翔,映入眼帘的楼影重重叠加。 星光微弱,云雾清淡,景色宁静而清新。 余音缭绕在山间,使树林中的树叶仿佛也感到了惊吓。 有人由此而有所触动,开始反思尘世的喧嚣与纷扰。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咏物诗
【注释】 破山:指晋宋时期僧人慧远所建的破山寺。八咏:指晋代僧人慧远所作的《破山寺后禅院》诗八首。兴福寺:在今江西省九江市彭泽县,是慧远为宣扬佛教所建立的寺院。妙理:佛经中的深奥道理。悟三伊:领悟到“三皇”即伏羲、神农、黄帝的道理。巍巍抗奇节:形容山峰高耸入云。三皇:传说中的远古帝王。三皇时代,天地未开,宇宙混沌,人们以日月星辰为象征,分别代表不同的神祇。传说伏羲氏画八卦,教民渔猎耕种
秋霜阁 翰林诗笔振千古,珊瑚照夜横雕梁。 高文胜地占江左,我来戴胜初降桑。 雨师愤郁欲倾注,气蒸柱础如迸浆。 清风执热逝可濯,定知五月飞秋霜。 山盘左右俨环列,赏溪远带摩寒光。 苍松怪柏倚层岭,不许桃李参其行。 干缠薜荔俯危涧,渴龙矫矫鳞甲张。 云生楼宇隐金绿,泉落庭除兰芷芳。 虎传老包踞前壁,百兽辟易远我堂。 像瞻黄檗若欺魄,智囊岂特降支郎。 碧鸡一声破烟雾,静中不觉尘世忙。 冥搜穷讨扫俗轨
破山八咏兴福寺 碧潭发幽石,萧洒无纤尘。 寒光湛秋月,有物难比伦。 离钩况无鱼,千尺徒垂纶。 到此心已空,何用濯吾缨。 注释: 1. 碧潭发幽石:在清澈的碧潭中,可以看到被石头覆盖的水面,发出幽暗的色彩。 2. 萧洒无纤尘:形容水清如洗,没有一点杂质,给人一种清新脱俗的感觉。 3. 寒光湛秋月:寒光照射下的秋月,显得格外明亮。 4. 有物难比伦:这里的“有物”指的是水中的鱼儿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能力。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和思想感情。解答此类题目,需要审清题干要求,如本题“赏析”,然后结合具体诗句进行具体分析。此诗是一首咏怀诗,通过写山中游历所见所感来抒发诗人的情怀。首句“三昧游深慈”中的“三昧”指禅定,“深慈”指佛家所说至高无上之慈心。“结宇依苍崖”写的是诗人在深山之中结庐而居,背靠青山。“猛虎伏嵬阁,拔箭非忘骸”两句写猛虎伏于山阁之下,诗人射箭时忘记了自身
中峰 攀登山路登上高高的亭子,抬头远望天边云雾缭绕。 稀疏的帘幕卷起檐边的花朵,百里之遥的景色尽收眼底。 江面横卧如同白色的腰带,山峰隐没在绿色的螺髻之中。 鸟儿啼叫打破了长烟的朦胧,瀑布飞流冲刷着晶莹的寒玉。 云朵回旋仿佛猛虎呼啸,清凉的微风环绕山岩谷壑。 飕飕声响入青松,古老的琴声悠扬一曲。 倚靠在栏杆凝望着远方,斜阳映照着翠绿修竹。 想要离去却又迟疑不决,美好的景致真是难以满足
【注释】 ①破山八咏:指晋代僧人支道林在庐山东林寺所作的《八咏》。 ②峨峨乌目山:乌目山,在今安徽歙县西南。 ③贵侯宅:指权贵的府第。 ④重房:复盖的房屋。珠翠(qīcui):指珠宝和翠玉制成的装饰品。 ⑤峻宇:高大的殿宇。焕金碧:指用金粉涂饰屋瓦,使色彩鲜亮。 ⑥泉激:泉水冲击岩石发出的声音。晨霞明:早晨的云霞明亮。 ⑦松摇:松树摇曳。暮云白:傍晚的白云洁白。 ⑧宜尔:适宜你。日轮自朝夕
破山八咏兴福寺 妙义传天台,迷云净如扫。 初终虽五时,修短自三草。 结隐非此峰,获藏亦珍宝。 秋来月正圆,独照松已老。 注释: 妙义传天台:妙义是指禅宗中的一种修行方式,传指的是传授或传播。天台是指佛教中的一座寺庙,这里指禅宗的修行场所。 迷云净如扫:意思是说在云雾消散后,山峰的真面目清晰可见。 初终虽五时,修短自三草:意思是说无论修行的时间长短,最终都会得到成就,就像三棵草一样坚韧不拔。
破山八咏兴福寺 圆旨探双林,卮言发南华。 译文:探索着佛理,探寻着双林寺的精髓,用言语揭示南华寺的智慧。 注释:圆旨、双林寺、南华寺分别指佛教禅宗中的顿悟、二程和三论宗。 破山八咏兴福寺 万里归一空,谁云正非邪。 译文:我愿追寻那无始以来的万古长空,谁说是非正邪都是相对的呢? 注释:万里归一空指的是佛教中“万法归于一”的思想,即一切事物都是由同一法则所决定,无所谓正邪之分。 破山八咏兴福寺
破山八咏兴福寺 白龙斗巍峰,长涧落千尺。 灵泉应奇踪,高连暮云碧。 寒影凌苍崖,清流动危石。 八月苗正枯,犹能变甘泽。 译文: 破山的八首诗中,这一篇是关于兴福寺的。 白龙在巍峨的山峰上争斗,长长的涧谷落下千尺高的瀑布。 灵泉映照出奇异的踪迹,高高地与傍晚的云雾相连。 寒光照射在苍翠的崖壁上,清澈的水流从险峻的石头上流下。 八月的时候,苗子已经枯萎,但是泉水仍然能够改变甘甜的水源。 赏析:
宋吉州永新人,字元忠。 刘沆子。 第进士。 为馆阁校勘。 历通判睦州、淮南转运副使、河北转运使等,累拜天章阁待制、知瀛州。 坐事改镇广州。 与枢密院论戍兵不合,改虔州。 战棹都监杨从先奉旨募兵不至,擅遣其子杨懋纠诸县巡检兵集郡下,瑾怒责之,遽发悖谬语,为懋诉于朝,因废于家。 逾年复待制、知江州,历福州、秦州、成德军。 素有操尚,所至以能称,然御下苛严,好面折人短,以故多招訾怨。 生卒年:?-
宋汾州孝义人,字仲谟,一作幼谟。 太宗太平兴国三年进士。 历知青州、知制诰,预修《文苑英华》。 累官左谏议大夫、枢密副使,坐事贬崇信军节度行军司马,复拜右谏议大夫。 出知天雄军,以治河功拜给事中、参知政事。 王小波、李顺起事,独数论攻取之策,授川峡都部署前往镇压。 又为太宗猜忌,事毕改户部侍郎,罢政事。 真宗初累官工部尚书兼御史中丞,复遭贬。 景德中拜刑部侍郎,历知北边州、军,再迁户部侍郎。
刘望之,字夷叔,号观堂,泸州(今属四川)人,一说成都人(《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一七六)。 高宗绍兴十二年(一一四二)进士(《南宋馆阁录》卷八)。 二十七年,由达州教授召为国子正。 二十八年,行秘书省正字。 二十九年卒(《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一七六、一七九、一八二)。 有《观堂集》,已佚。 事见《桯史》卷五。 今录诗十七首。 生卒年:
宋宣州南陵人,字彦修。 第进士。 哲宗绍圣初为御史,劾范祖禹、黄庭坚等修神宗实录窜易增减,诬毁先帝。 又论苏轼狂悖,请正其罪。 进右正言,累迁给事中,黜知濠州,改广州。 以吏部侍郎召还,迁户部尚书。 因反对蔡京编次元祐党籍,罢知蕲州、润州。 复为吏部尚书,昏愦不能举其职,左转工部,知同州,削职。 生卒年:?-1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