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理悟三伊,巍巍抗奇节。
千尺岩下松,萧然独凌雪。
珠影虽青黄,月轮岂圆阙。
危石扬寒泉,至今伴清绝。

【注释】

破山:指晋宋时期僧人慧远所建的破山寺。八咏:指晋代僧人慧远所作的《破山寺后禅院》诗八首。兴福寺:在今江西省九江市彭泽县,是慧远为宣扬佛教所建立的寺院。妙理:佛经中的深奥道理。悟三伊:领悟到“三皇”即伏羲、神农、黄帝的道理。巍巍抗奇节:形容山峰高耸入云。三皇:传说中的远古帝王。三皇时代,天地未开,宇宙混沌,人们以日月星辰为象征,分别代表不同的神祇。传说伏羲氏画八卦,教民渔猎耕种;炎帝神农氏发明医药和农耕;黄帝轩辕氏统一华夏。这里以三皇来比喻佛教。千尺岩:指庐山的香炉峰。香炉峰因形似香炉而得名,海拔1489米,为庐山最高峰之一。松:指松树。凌:高出。萧然:形容清高脱俗。独凌雪:独自傲立于白雪之中。珠影:指月亮的倒影。青黄:青色和黄色。珠影虽青黄,月轮岂圆阙(què缺):月亮虽有青黄色的倒影,但并不是圆满的圆形。月轮岂圆阙:难道说月亮是圆形的吗?月缺则明,所以说不是圆。危石:高耸的岩石。扬:飘荡。寒泉:清凉的水。伴清绝:陪伴着清澈而幽深的泉水。

【赏析】

这首诗描绘的是庐山的名胜古迹,特别是庐山上最为著名的兴福寺以及寺周围的自然风光。诗人通过自己的所见所感,表达了对自然美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一、首联“妙理悟三伊,巍巍抗奇节。”写庐山之奇,用“妙理”二字,既写出了庐山的自然之美,又表现了诗人对佛理的深刻理解;而“抗奇节”更是直接写出了庐山的高峻挺拔,如同一位威武的将军,令人敬畏。

二、颔联“千尺岩下松,萧然独凌雪。”进一步描绘了庐山的美景。这两句中运用了拟人的手法,将松树与雪比作人一般,展现了它们在寒冷的冬季依然坚韧不拔的精神。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松树的赞美之情。

三、颈联“珠影虽青黄,月轮岂圆阙。”则是诗人对于月亮的独特见解。他认为月亮虽然有青黄色的倒影,但并非是真正的圆形,而是像缺月一样,有着独特的美。这句诗不仅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的独到观察,也体现了他对于事物本质的独特理解。

四、尾联“危石扬寒泉,至今伴清绝。”则是对庐山山水的赞美之情的延续。这里的“危石”指的是险峻的山峰,而“扬寒泉”则形象地描绘了高山流水的壮丽景象。最后一句“至今伴清绝”,更是强调了这种美景的独特性和持久性,让人不禁为之赞叹不已。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