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山不老,须鬓白成银。
试问香山社,于今尚几人。

诗句:如何山不老,须鬓白成银。

译文:山上的树木年复一年地生长着,却永远不会老去。我的白发已经变成了银色。

赏析:

  1. 诗人简介:李雍来(字宾王),清代人,曾官广西知县,有《迂松阁诗钞》十二卷传世。

  2. 诗词原文
    山中逢故人,
    如何山不老,
    须鬓白成银。
    试问香山社,
    于今尚几人?

  3. 诗句释义

  • “山中逢故人”描绘了一幅与老朋友重逢的场景,表达了深深的怀旧之情。
  • “如何山不老”通过对比表达了对自然永恒和人事变迁的感慨,“不老”意味着自然界的恒定与不变,而“须鬓白成银”则反映了人类生命的短暂与衰老。
  • “试问香山社”,询问的可能是关于朋友是否仍在世的疑问,这里的“香山社”可能指的是古代文人聚集的地方或组织,象征着友谊和文学交流。
  • “于今尚几人”则是直接的问询,表达诗人对朋友现状的关切,同时也反映了对友人逝去的哀伤和对未来的不确定感。
  1. 文化背景:这首诗反映了作者在山中偶遇老友的情境,通过对自然和人生的深刻感悟,抒发了对生命无常和友情长久的感慨。其中“须鬓白成银”不仅是对岁月流逝的自然描述,也隐喻着对老年生活的无奈和感慨。

  2. 艺术特色

  • 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象征手法,如“山不老”与“须鬓白成银”形成了鲜明对比,增强了诗歌的表现力。
  • 语言简洁,情感真挚,通过对比和反问增强了诗句的节奏感和阅读的趣味性。
  • 整体上,诗歌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不仅表达了深刻的人生哲思,也体现了古代文人对友情和自然的尊重和珍视。
  1. 情感表达
  • 诗人通过与老朋友的相遇表达了对过往时光的怀念以及对现实变化的感慨。这种情感的流露是多层次的,既有对友情的珍惜,也有对生命无常的接受。
  • 通过对比“山不老”与“须鬓白成银”,诗人表达了对时间流逝的无力感和对生命短暂的哀叹。同时,这也是对人生经历的一种哲学思考,暗示了对生活意义的探索和对存在的深层感悟。

李雍来的《山中逢故人》不仅是一首充满情感的抒情诗,也是对生命、时间和友情的深刻反思。这首诗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沉的情感表达,展现了清代文人的内心世界和社会责任感,是中国古代文学宝库中的瑰宝。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