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名
铜钴母,一作钴母,熨斗也。
主治
铜钴母主治折伤接骨,捣末研飞,和少酒服,不过二方寸匕。又盛灰火,熨脐腹冷痛。铜匙柄主治风眼赤烂,及风热赤眼翳膜,烧热烙之,频用妙。《大明本草》曰:铜秤锤主治产难横生,烧赤淬酒服。
本草纲目·金部·诸铜器
释名
- 铜钴母:一作”钴母”,是一种熨斗。
主治
- 主治折伤接骨:使用铜钴母可以治疗骨折后接合的伤口。
- 捣末研飞,和少酒服:将铜钴末研磨成极细的粉末,然后与少量酒混合服用,不超过二方寸匕。
- 盛灰火,熨脐腹冷痛:用铜钴母制成的灰火,敷在肚脐或腹部来治疗由于冷引起的疼痛。
- 铜匙柄主治风眼赤烂:使用铜制汤匙柄可以治疗风眼红肿和糜烂的状况。
- 烧热烙之,频用妙:《大明本草》中提到,如果遇到产难横生的情况,可以用烧红的铜秤锤蘸酒喝,以帮助解决困难。
赏析
铜钴母是中国古代的一种重要工具,用于制作各种器具和仪器。在医学上,它被用来治疗骨折和皮肤疾病。例如,通过将铜钴末研磨成粉末并与酒混合服用,可以促进骨折处的愈合;而用铜匙柄敷于风眼部位,则有助于消除红肿和改善症状。此外,铜秤锤在《大明本草》中还被提到有治疗难产的功效。这些应用充分展示了铜钴母在古代生活中的实用性和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