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名
在竹筒中塞入甘草末,两端用竹、木封固,冬季投入人粪缸中,立春时取出,悬当风处阴干,破竹取甘草末,晒干备用。这种甘草末,称为人中黄。
主治
热病发狂。用人中内放罐中,泥封固,煅半日,去火毒后研为末,水送服三钱,病未退,可再服。
呕血吐痰,心烦骨蒸。用人中黄为末。每取三钱,加茜根汁、竹沥、姜汁和匀服下。
诗句解读
本诗为《本草纲目·人部·人中黄》的释名部分,通过详细描述了人中黄的制备过程及其应用。
注释与译文
1. 释名
- 关键词: “竹筒”、”甘草末”、”竹、木封固”、”人粪缸”、”立春时取出”、”破竹取甘草末”、”晒干备用”
- 译文: 在竹筒中填充甘草末,两端用竹和木封固,冬季投入人粪缸中,立春时取出,挂在风处阴干,然后取出甘草末,晒干后备作药用。这种甘草末称作“人中黄”。
2. 主治
- 关键词: “热病发狂”、”人中内放罐中”、”泥封固”、”煅半日”、”去火毒后研为末”、”水送服三钱”、”病未退,可再服”
- 译文: 人中黄可以用于治疗热病发狂,具体方法是将人中黄放入罐子中,用泥封固,然后煅烧半小时以去火毒,冷却后研磨成末,用水送服三钱,如果病情没有好转,可以再次服用。
3. 呕血吐痰,心烦骨蒸
- 关键词: “呕血吐痰”、”心烦骨蒸”
- 译文: 人中黄也可以用于治疗呕吐血和痰液、心烦不安以及骨节发热的症状。
赏析
本诗主要介绍了人中黄的制备方法和主要用途。通过详述其制作过程及在不同病症下的应用,反映了古代中医对于草药的认识和应用。同时,也展示了中药制备的传统工艺和对药材特性的理解。此外,这首诗还体现了中医注重实证和辨证论治的特点。通过具体的操作步骤,如“泥封固”和“煅半日”等,可以看出中医药学重视药物的炮制与使用时机,旨在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