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虚痢不止,不能饮食。用人参一两、鹿角一两、鹿角(去皮,炒过)五钱,共研为末,每服一茶匙,米汤调下。一天服三次。
伤寒坏症(伤寒症或其他时疫,病久体弱,脉沉伏,不省人事)。用人参一两,加水二杯,煎至一杯,以井水浸冷后服下。不久,鼻梁出汗,既药有效。此方名“夺命散”(即“复脉汤”)。
伤寒厥逆(身有微热,烦躁,六脉沉细)。用人参半两,水煮,调牛胆南星末二钱,热服。
筋骨风痛。用人参四两,酒泡三天,取出晒干,与土茯苓一斤、山慈姑一两,共研为末,炼蜜和药为丸,如梧子大。每服一百丸,饭前服,米汤送下。
小儿风抽筋。用人参、蛤粉、丹砂,等分为末,加母猪血和成丸子,如绿豆大。每服五十丸,金银汤送下。一天服两次。
”`
本草纲目·草部·人参
老人虚痢不止,不能饮食。用人参一两、鹿角一两、鹿角(去皮,炒过)五钱,共研为末,每服一茶匙,米汤调下。一天服三次。伤寒坏症(伤寒症或其他时疫,病久体弱,脉沉伏,不省人事)。用人参一两,加水二杯,煎至一杯,以井水浸冷后服下。不久,鼻梁出汗,既药有效。此方名“夺命散”(即“复脉汤”)。伤寒厥逆(身有微热,烦躁,六脉沉细)。用人参半两,水煮,调牛胆南星末二钱,热服。筋骨风痛。用人参四两,酒泡三天,取出晒干,与土茯苓一斤、山慈姑一两,共研为末,炼蜜和药为丸,如梧子大。每服一百丸,饭前服,米汤送下。小儿风抽筋。用人参、蛤粉、丹砂,等分为末,加母猪血和成丸子,如绿豆大。每服五十丸,金银汤送下。一天服两次。
译文:
老人因虚痢不止,无法进食。使用人参一两、鹿角一两、鹿角(去皮,炒过)五钱,共研为末,每次服用一茶匙,用米汤调服。一天服用三次。
伤寒坏症(伤寒症或其他时疫,病久体弱,脉沉伏,不省人事)。使用人参一两,加水二杯,煎至一杯,用井水浸冷后服用。不久,鼻梁会出汗,这是药物有效的表现。这个方剂名为“夺命散”(即“复脉汤”)。
伤寒厥逆(身有微热,烦躁,六脉沉细)。使用人参半两,水煮,调牛胆南星末二钱,热服。
筋骨风痛。使用人参四两,酒泡三天,取出晒干,与土茯苓一斤、山慈姑一两,共研为末,炼蜜和药为丸,如梧子大。每次服用一百丸,在饭前用米汤送下。
小儿风抽筋。使用人参、蛤粉、丹砂,等分为末,加入母猪血和成丸子,如绿豆大。每次服用五十丸,用金银汤送下。一天服用两次。
赏析:
《本草纲目》是明代医药学家李时珍创作的一部重要医学著作,其中《草部·人参》条目详细描述了人参的药用价值和使用方法。人参是一种珍贵的中药材,具有多种功效,如补气养血、安神益智等。在古代,人参被视为一种能够治疗各种疾病的神奇药物。
在《本草纲目》中,人参被描述为“阴亏阳绝之症”的良药。当人体出现昏眩、自汗、痰鸣等症状时,可以使用人参十两细切,加水二十碗浸透,以桑柴火缓煎成膏。每服一至三碗,持续服用直至病愈。这种方法被称为“人参膏”,是古代中医治疗阴虚症状的经典方法之一。
《本草纲目》还详细介绍了其他几种人参的用法。例如,在治疗伤寒坏症时,使用人参一两,加水二杯,煎至一杯,用井水浸冷后服用。这种方法可以迅速缓解病人的症状,提高治疗效果。在治疗伤寒厥逆时,使用人参半两,水煮,调牛胆南星末二钱,热服。这种方法可以调和阴阳,恢复身体的平衡状态。
《本草纲目》中的《草部·人参》条目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中医知识,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人参的药用价值和应用方法。这些知识对于现代人来说仍然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预防和治疗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