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名
夕句、乃东、燕面、铁色草。
气味
(茎、叶)苦、辛、寒、无毒。
主治
肝虚目痛(冷泪不止,羞明畏日)。用夏枯草半两、香附子一两,共研为末。每服一钱,茶汤调下。
赤白带下。夏枯草开花时,采来阴干,研为末。每服二钱,饭前服,米汤送下。
血崩。用夏枯草研为末,每服一小匙,米汤调下。
产后血晕,心气欲绝,用夏枯草捣烂,绞汁服一碗,极效。
打伤、刀伤。把夏枯草在口中嚼碎后敷在伤处。
汗斑白点。用夏枯草煎成浓汁,每天洗患处。
瘰疬(不论已溃未溃,或日久成漏)。用夏枯草六两,加水两杯,煎至七成,吃完饭过一段时间以后温服。体虚者,可用夏枯草煎汁熬膏服,并以膏涂患处。兼服十全大补汤加香附、贝母、远志更好。
夏枯草,学名Prunella vulgaris,别名夕句、乃东、燕面、铁色草等。其气味苦、辛、寒,无毒,具有清热解毒、明目退翳的功效。夏枯草的主治功效包括肝虚目痛、赤白带下、血崩、产后血晕、打伤、刀伤、汗斑白点、瘰疬(不论已溃未溃,或日久成漏)等。
夏枯草的释名和集解如下:
释名:夏枯草在《本草纲目》中被命名为夕句、乃东、燕面、铁色草等。这些名称反映了夏枯草在不同文化和历史背景下的命名习惯,同时也揭示了人们对这种植物的观察和理解。
集解:关于夏枯草的集解,《本草纲目》中提到了多种说法。例如,《别录》认为夏枯草生长于蜀郡川谷,而《恭说》则指出它生长于平原的沼泽地带。此外,《震亨说》还提到夏枯草在冬至后便会长叶,像旋覆一样。这些描述为我们提供了关于夏枯草生长环境、形态特征等方面的信息。
夏枯草的主治功效如下:
肝虚目痛:夏枯草半两、香附子一两,共研为末,每服一钱,茶汤调下。这个方剂主要用于治疗肝虚引起的目痛,特别是冷泪不止和羞明畏日的症状。
赤白带下:夏枯草开花时,采来阴干,研为末。每服二钱,饭前服,米汤送下。这个方剂主要用于治疗赤白带下的症状。
血崩:用夏枯草研为末,每服一小匙,米汤调下。这个方剂主要用于治疗血崩的症状。
产后血晕,心气欲绝:夏枯草捣烂,绞汁服一碗,极效。这个方剂主要用于治疗产后血晕,心气欲绝的症状。
打伤、刀伤:把夏枯草在口中嚼碎后敷在伤处。这个方剂主要用于治疗打伤、刀伤的症状。
汗斑白点:用夏枯草煎成浓汁,每天洗患处。这个方剂主要用于治疗汗斑白点的症状。
瘰疬:用夏枯草六两,加水两杯,煎至七成,吃完饭过一段时间以后温服。体虚者,可用夏枯草煎汁熬膏服,并以膏涂患处。兼服十全大补汤加香附、贝母、远志更好。
夏枯草是一种具有丰富药用价值的植物,其功效涵盖了多个方面,如肝虚目痛、赤白带下、血崩、产后血晕、打伤、刀伤、汗斑白点、瘰疬等。在使用夏枯草时,应根据具体症状选择合适的方剂,并注意剂量和用法。同时,对于不熟悉的药材,建议在专业医师的指导下使用,以确保安全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