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肿有脓。用白棘烧灰,水送服一钱。一夜之间,肿即可出头。
【注释】本草纲目:明代李时珍所著的药物学著作。木部:植物的一类,指树木的茎干和枝杈。白棘:即皂刺。烧灰,是指用火烧过之后剩下的灰烬。水送服一钱:用水送服皂刺的灰烬。钱,古代货币单位,这里指的是一克。
【赏析】这首诗描述了皂刺灰在治疗肿毒方面的效果,具体方法是将皂刺灰用水送服后,一夜之间就能见效。这种治疗方法虽然简便,但也要注意安全,因为皂刺有毒性,使用时需要小心。
诸肿有脓。用白棘烧灰,水送服一钱。一夜之间,肿即可出头。
【注释】本草纲目:明代李时珍所著的药物学著作。木部:植物的一类,指树木的茎干和枝杈。白棘:即皂刺。烧灰,是指用火烧过之后剩下的灰烬。水送服一钱:用水送服皂刺的灰烬。钱,古代货币单位,这里指的是一克。
【赏析】这首诗描述了皂刺灰在治疗肿毒方面的效果,具体方法是将皂刺灰用水送服后,一夜之间就能见效。这种治疗方法虽然简便,但也要注意安全,因为皂刺有毒性,使用时需要小心。
《本草纲目》·人部·人胞 释名 - 胞衣:初生婴儿的胎盘,俗称“紫河车”。 - 胎衣:胎儿在母体内所穿的衣物。 - 紫可车:初生男婴的胎盘,洗净后煮熟,切细,焙干。 - 混沌衣:初生女婴的胎盘,洗净后煮熟,切细,焙干。 - 混元母:初生男婴的胎盘,洗净后煮熟,切细,焙干。 - 佛袈裟:初生女婴的胎盘,洗净后煮熟,切细,焙干。 - 仙人衣:初生男婴的胎盘,洗净后煮熟,切细,焙干。 气味
本草纲目·人部·人胞李时珍医学智慧结晶 1. 释名 - 胞衣、胎衣、紫可车、混沌衣、混元母、佛袈裟、仙人衣。 - 气味:甘、咸、温、无毒。 2. 主治 - 妇女骨蒸劳损。 - 用紫河车(最好得自初生的男婴)一具,洗净,煮熟,切细,焙干,三研为末,加山药二两、人参一两、白茯苓半两,共研权细,调酒、糊做成丸子,如梧子大。 3. 安神养血,益气补精 - 用紫河车一具,男病和和女胎,女病用男胎
乱发,即人的头发,在《本草纲目》中被用于治疗多种疾病。下面将详细解析乱发的用途、功效以及相关方剂: 1. 乱发的基本用途 - 止血作用:乱发在医学上具有止血的功效,适用于鼻血不止的情况。 - 外用方法:乱发烧灰可以吹入鼻中,这是一种简便的止血方法。 2. 乱发的其他应用 - 药物制备:乱发灰可以与其他药材如人中白和麝香混合研磨成末,用于治疗肺疽吐血等病症。 - 特殊方剂
诗句:本草纲目 · 木部 · 石南 译文:《本草纲目》中的植物部分,涉及“石南”这一条目。 注释与赏析: - 释名:“风药”表明该植物具有药用价值,可以治疗风邪相关的疾病。 - 气味:(叶)辛、苦、平、有毒,描述了石南叶的四种不同特性。其中,辛、苦、平表示其味道,无毒则说明对人体没有毒性。 - 主治:描述了石南的主要应用方向,用于治疗某些特定的病症。例如,用石南、生地黄、茯苓、黄蘖
本草纲目·人部·人尿探索人体尿液神奇药用价值 1. 释名与气味 - 溲、小便、轮回酒、还元汤 - 咸、寒、无毒 2. 主治与功效 - 久嗽涕唾,肺痿 - 时发寒热,颊赤气急 3. 使用童便浸泡方法 - 用童便(去头尾少许)五合 - 浸泡破开的大粉甘草一寸 4. 服用剂量与频率 - 清晨一次服下 - 或加甘草末一钱同服亦可 5. 注意事项与禁忌 - 儿童忌食五辛热物 - 吐血、鼻血 - 绞肠沙痛
诗句释义: 本草纲目 · 人部 · 天灵盖 气味:咸,涩,平。 主治:补精养神。 译文: 天灵盖,一种药物,具有咸、涩、平三种性质。它主要用于补充精气和滋养精神。 关键词注释: 1. "本草纲目" - 中国古代的药典之一,收录了大量的药材信息。 2. "人部" - 古代中医理论中,将人体的部分与五脏六腑对应起来,天灵盖即指人的头部,属于人体的上部。 3. "气味" - 描述药物的性质
这首诗是《本草纲目》中关于“人粪”的一段描述。以下是对这首诗的逐句解释: 1. 气味:涩,寒。 - "气味"指的是人粪的气味。"涩"表示其味道可能有些苦涩、干燥,"寒"则表明其性质偏向于寒冷,可能不适合过于温热的体质。 2. 主治:清热,降火,凉血。 - "清热"意味着人粪有清热解毒的作用,适用于热性疾病的治疗。"降火"则暗示人粪可以平息体内的火气,对于因火气旺盛导致的不适有一定的缓解作用
诗句解读 本诗为《本草纲目·人部·人中黄》的释名部分,通过详细描述了人中黄的制备过程及其应用。 注释与译文 1. 释名 - 关键词: "竹筒"、"甘草末"、"竹、木封固"、"人粪缸"、"立春时取出"、"破竹取甘草末"、"晒干备用" - 译文: 在竹筒中填充甘草末,两端用竹和木封固,冬季投入人粪缸中,立春时取出,挂在风处阴干,然后取出甘草末,晒干后备作药用。这种甘草末称作“人中黄”。
本草纲目 · 人部 · 溺白 释名: 人中白。这是人尿桶内或尿缸内的灰白色沉淀物,以风晒久干者为好。入药须在瓦上煅过。 气味: 咸、平、无毒。 主治: 诸窍出血。用人中白一团如鸡蛋大,加棉五两一起烧研。每服二钱,温水送下。 鼻血不止。用人中白在新瓦上煅干,加麝香少许,温酒调服。立效。 偏正头痛。用人中白、地龙(炒),等分为末,加羊胆汁调成丸子,如芥子大。每取一丸,水化匀,滴鼻中入
本草纲目 · 人部 · 秋石 诗句: 秋石,用石膏泡童便制成,名贵如秋冰。 译文: 秋石是使用石膏浸泡在儿童的尿液中制成的,它珍贵如同秋天的冰霜。 注释: - 秋石: 指用石膏浸泡童便制成的一种药物。 - 石膏: 一种常见的药材,具有镇静、止痛的作用。 - 泡: 浸入或放入的意思。 - 童便: 指的是儿童的排泄物,通常认为含有一些特殊的矿物质和营养成分。 - 精致: 这里指秋石制作工艺精细
本草纲目·木部 · 白棘 释名:棘刺、棘针、赤龙爪。花名刺原。 气味:辛、寒、无毒。 主治:小便尿血。用白棘三升,加水五程式,煮取二升,分三次服。明脏虚冷,腹胁刺痛。用白棘一合(焙过)、槟榔二钱半,加水一碗,煎至五分,再加好酒半碗,煮开几次后,分二次服。睫毛倒生。用白棘一百二十个、地龙二条、木贼一百二十节、木鳖子仁二个,共炒为末,摘去倒毛,每日以药末吸入鼻内三、五次。龋齿腐朽
本草纲目·木部·酸枣 盗汗,用酸枣仁、人参、茯苓,等分为末,每服一钱,米汤送下。 注释:盗汗,即夜间出汗,常因疾病或情绪波动引起。酸枣仁有安神定惊的作用;人参能补气固表;茯苓有利水渗湿、健脾宁心的功效。这三味药合用,可治疗盗汗之症。服用方法:将这三味药等分研磨成末,每次取一钱(约3克),用米汤送服。 赏析:本诗描述了一种用于治疗盗汗的中药配方。酸枣仁、人参和茯苓三味药共同作用,具有安神定惊
本草纲目·木部·酸枣释名、气味、主治与方剂详解 1. 释名 - 山枣:酸枣在《本草纲目》中被命名为“山枣”,其名称来源于其生长环境及形态特征。 - 释名背景:古代文献中对酸枣的命名和描述,反映了古人对其特性和用途的认识。 2. 气味 - 酸、平、无毒:酸枣具有独特的酸味,性质平和,无毒副作用。 - 药理作用:酸枣的酸味有助于调和脾胃,平肝息风,适用于多种病症。 3. 主治 - 胆风沉星
蕤核,一种在《本草纲目》中被提及的中药材,其释名白桵仁、棫仁,气味甘、温、无毒。主治多种眼疾,如眼目昏暗、痒痛隐涩、赤肿羞明等,用蕤仁(去皮,压去油)二两、脑子二钱半,一起研匀,加生蜜六钱,收存点眼。此方名“零星雪膏”。 蕤核的主治功效主要体现在其对眼疾的治疗上。它能够治疗多种眼疾,如眼目昏暗、痒痛隐涩、赤肿羞明等。这些症状通常与眼部疲劳、过度使用眼睛或眼部感染有关。蕤核通过其独特的药性
木部·山茱萸 释名 - 蜀酸枣:指的是一种植物,在古代文献中被称为“蜀酸枣”。 - 肉枣:通常指成熟的果实,这里可能是指山茱萸的果肉部分。 - 鸡足:可能是对山茱萸形状的描述,如其果实呈鸡足状。 - 鼠矢:可能是指山茱萸的果核或种子的形状像老鼠的粪便。 气味 - 酸:山茱萸的味道以酸味为主。 - 平:意味着味道不辣,比较平和。 - 无毒:表示该植物是安全的,没有毒性。 主治 - 温肝补肾
【译文】 胡颓子,又名蒲颓子、卢都子、雀我酥、半含春、黄婆奶。气味酸、平、无毒。主治水痢,用胡颓子(按:即成熟果实)煎水服;疮疥,用胡颓子根煎汤洗;吐血,用胡颓子根煎水饮服;喉痹痛塞,用胡颓子根煎酒灌服;气喘咳嗽,用胡颓子叶焙过研为末,米汤送服二钱。 【赏析】 本草纲目·木部·胡颓子,释名蒲颓子、卢都子、雀我酥、半含春、黄婆奶。气味酸、平、无毒。主治水痢,用胡颓子(按:即成熟果实)煎水服。疮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