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名

刀螂,拒斧、不过。其子房名螵蛸、蝉蛸、致神、野狐鼻涕。

气味

(桑螵蛸)咸、甘、平、无毒。

主治

遗精白浊,盗汗虚劳。用桑螵蛸(炙)、白龙骨,等分为末。每服二钱,空心服,盐汤磅送下。

小便不通。用桑螵蛸(炙黄)三十枚、黄芩二两,水煎,分二次服下。

妊娠遗尿不禁。用桑螵蛸十二枚。研为末,分二次服,米汤送下。

咽喉肿塞。用桑上螳螂窠一两,烧灰。马屁勃半两,研匀,加蜜做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三、五丸,煎犀角汤送下。

诗句

《虫部·螳螂桑》

译文

刀螂,拒斧、不过。其子房名螵蛸、蝉蛸、致神、野狐鼻涕。

注释

  • 刀螂:指螳螂。
  • 拒斧、不过:这里可能是指螳螂有驱除斧头和不寻常的力量。
  • 其子房名螵蛸(luō shāo):指的是螳螂的卵壳,即螵蛸。
  • 螵蛸、蝉蛸、致神、野狐鼻涕:分别指的是螳螂的不同部分或特征。

赏析

这首诗描述了螳螂的不同部位及其用途。从诗中可以看出,螳螂不仅是一种昆虫,而且在古代文化中有着丰富的象征意义和药用价值。首先提到的“刀螂”,在古代文献中有驱邪避凶的含义,而“拒斧、不过”则进一步强调了螳螂的防御特性。接下来,诗中提到螳螂的子房(螵蛸)和它的不同别称(蝉蛸、致神等),显示了古人对这些生物的细致观察和分类。

诗人列举了螳螂在不同情况下的应用,如治疗遗精白浊、盗汗虚劳等病症,以及治疗小便不通、妊娠遗尿不禁和咽喉肿塞等症状。这些应用体现了螳螂在古代医学中的应用,展示了人们如何将这种昆虫作为药材使用。

这首诗不仅是对螳螂这一生物的描述,也是对古代文化中螳螂象征意义的体现。通过这首诗,我们能够了解到古人对于自然界生物的观察和利用,以及他们在面对疾病时所采取的治疗方法。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