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平如席草如茵,年少将军酒半醺。
朱鬣马穿人影过,绿杨枝逐箭锋分。
旌旗色映宫墙柳,鼓角声飘海外云。
何日鲸鲵俱授首,普天偃武共修文。
注释:
- 至正二十六年重午,梁王宫门外观射柳,随侍文武赐宴,渭兴赋诗。
- 地平如席草如茵:形容地面平坦如同席子,草地如同茵褥。
- 年少将军酒半醺:年轻的将军喝到一半时已经微醺了。
- 朱鬣马穿人影过:红色的马缰绳穿过人群,身影一闪而过。
- 绿杨枝逐箭锋分:绿色的杨柳枝条随着箭尖分开。
- 旌旗色映宫墙柳,鼓角声飘海外云。
- 何日鲸鲵俱授首,普天偃武共修文:什么时候能将那些像大鱼和鳄鱼一样的暴虐之徒全部消灭,让天下太平,共同追求文化发展。
赏析:
这首诗是梁王在元朝至正二十六年重午节的时候所作,他在梁王宫门外观看射柳活动,并有文武随侍的宴会,然后作者就兴致勃勃地赋诗一首。
诗的前两句”地平如席草如茵,年少将军酒半醺”描绘出一幅和平的景象,大地宛如一张席子,草地上的草丛像是铺开的地毯,年轻的将军喝到一半就已经微醺。这种宁静的氛围让人感受到了和平的美好,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和平生活的向往。
接下来的两句”朱鬣马穿人影过,绿杨枝逐箭锋分”则描绘了射柳活动中的场景,红色的马缰绳穿过人群,人群的身影一闪而过,绿色的杨柳枝条随着箭尖分开。这两句诗通过色彩、动作等细节的描写,生动地展现了射柳活动的热闹场面。
最后两句”旌旗色映宫墙柳,鼓角声飘海外云”以色彩和声音的描写来烘托气氛,旌旗的颜色映衬着宫墙的柳树,鼓角的声音飘荡在遥远的海外。这两句诗既展示了节日的盛况,也表达了作者对于国家的忧虑和担忧。
整首诗通过对射柳活动的描绘以及对于国家形势的思考,体现了作者对和平的向往和对国家的关心之情。同时,诗人巧妙地运用了色彩、动作等手法来渲染气氛,使得整首诗既有深度又有广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