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子往恒山,仓卒不我辞。
朅从恒山至,鞶绖何累累。
素室曜朱火,哀哀读丧仪。
一读一长号,再读声转悲。
咄嗟荼苦心,逝者宁见知。
【注释】
昔:过去;子:你;往:前往,指去恒山;仓卒:仓促。不辞:没有告辞;朅:通“朅”,驱马前行的样子;鞶(pán):古代一种有彩色的丝绳,系在腰间的带子。这里指丧服;何:多么;累:多;素室:白色的屋子;曜:照耀;朱火:红色的火;哀哀读丧仪:哀悼死者的礼仪;一读:一遍;长号:放声大哭;咄嗟:叹息声;荼苦心:悲痛欲绝;逝者宁见知:死者怎么能知道呢!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对友人王文熙去世的慰问,表达了对生死无常、人生短促的感慨。
首联“昔子往恒山,仓卒不我辞。”写友人赴恒山时的情景。昔日你去恒山,仓促间未与我告别。“仓卒”二字,既写出了朋友匆忙上路的情形,又表现了诗人对此的关切与不舍。
颔联“朅从恒山至,鞶绖何累累。”写诗人从恒山回来后看到的景象。你驾着马从恒山回来了,你腰上悬挂着的孝服是多么地沉重啊,这一路上你经历了多少的辛酸与痛苦。这里的“朅”字,是“驱马前行的样子”。
颈联“素室曜朱火,哀哀读丧仪。”写诗人看到朋友的家,他正对着红色的火盆哭泣。这一联描写了诗人看到朋友家的情况,朋友正在哀悼他的亲人,这一场景让诗人不禁感叹人生的无常和生命的短暂。
尾联“一读一长号,再读声转悲。”写诗人听到朋友的哭声响起后的反应。当听到朋友一遍又一遍地读着丧仪时,他的眼泪不停地流淌下来,声音也变得越来越悲伤。这一联通过反复朗读的过程,展现了朋友对亡友深切的怀念之情。
这首诗通过对朋友丧事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生死无常、人生短暂的看法和感慨。诗中通过对朋友丧礼的描述,反映了诗人对友情的珍视和对生命易逝的感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