眉际生毫似发长,采苓时到白云乡。
闲来莫向桃源去,恐有渔人识阮郎。
诗句原文:
眉际生毫似发长,采苓时到白云乡。
闲来莫向桃源去,恐有渔人识阮郎。
注释:
- 眉际生毫:眉毛之间生出如长发般浓密的胡须。生毫,生出毛发,这里特指眉毛间生出长长的胡须。似,形容词,表示像。发长,形容词,表示长,如同头发一般长。采苓:在山中采摘人参等药材。时,时间。到,到达。白云:形容天空中的云彩洁白如棉。乡,地方。闲来莫向:闲暇之余不要前往,避免被他人发现。桃源:传说中的理想境地,通常与世隔绝的乌托邦。去,前往。恐,恐怕。有,存在。渔人:指打鱼的人。识,认出。阮郎:指阮籍,晋代诗人、文学家。阮籍以饮酒和任达为人生态度,常被后人引用作为逃避现实的象征。
赏析:
这首诗以生动的比喻和形象的语言描绘了阮籍的形象。首句“眉际生毫似发长”用细腻的笔触勾勒出阮籍独特的外貌特征,将他的胡须比作长发,既富有想象力又具有视觉冲击力,使得读者仿佛能够看到他那飘逸的胡须。接着,“采苓时到白云乡”一句,诗人通过“采苓”这个动作,进一步塑造了阮籍超然物外、远离尘嚣的性格特征。这里的“白云乡”象征着一种理想的隐居之地,反映出阮籍对自由生活的向往。然而,诗的后两句却出现了转折:“闲来莫向桃源去,恐有渔人识阮郎”,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阮籍身份的担忧,担心他的身份暴露后会引起麻烦。这种担忧既是对阮籍的关心,也反映了诗人自己对现实困境的无奈。总的来说,此诗通过丰富的想象和巧妙的比喻,成功地塑造了一个既有才情又有隐逸之志的阮籍形象,展现了其独特的个性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