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山戎马本天骄,入贡能轻道路遥。
底事内兵翻作乱,祸胎疑自武宗朝。

【注释】

天山:指今新疆南部的天山山脉。戎马:指战争。底事:何事,什么缘故?内兵:指内地的军队。武宗朝:唐武宗李炎的年号,公元841—846年。

【赏析】

这首诗作于元和五年(公元800年)诗人任刑部侍郎时,当时正值安史之乱后藩镇割据的局面尚未完全平定,朝廷对用兵十分慎重,故有“内兵翻作乱”之语。诗中以唐玄宗李隆基晚年昏聩、宠信奸佞导致安史之乱起为喻,暗讽宪宗末年宦官专权,致使藩镇割据局面重新出现。全诗在叙事上层层推进,先从唐玄宗说起,再由唐玄宗说到宪宗,最后归结到唐宪宗本人。

开头两句,说天山一带原来就是少数民族居住的地区,他们以马为战具,以弓箭为武器,自恃其强盛,经常侵扰中原,所以被称为天骄。这两句是就天山地区而言的。

中间二句承首二句而来,说天山一带的少数民族入京朝贡,本应十分谦恭;但道路遥远,往返需要很长时间。言外之意是说他们并不十分懂得如何奉迎天子,而只知耀武扬威而已。这两句是就入贡者本身而言的。

末二句紧承首二句而来,说是什么原因使这些内兵反而酿成动乱呢?究其实,祸根恐怕还是在于武宗朝啊!这两句是以反诘的语气来表达作者对宪宗用兵之误的不满之情。这两句是就朝廷方面而言的。

全诗结构严谨,层次分明,先从唐玄宗说起,再由唐玄宗说到宪宗,最后归结到唐宪宗本人。前两句叙述历史事实,第三四两句议论时政问题,最后一句提出自己的看法或主张,前后贯通自然,脉络清晰。语言平易浅显,明白晓畅,没有艰涩难懂的句子。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