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年处处常为客,志在匡时那问家。
民病且惭无日减,主恩何敢向人夸。
闲来愤世心如火,老去临文眼欲花。
春睡忽醒扶杖起,夕阳天外数归鸦。
诗句解析
1 新年处处常为客,志在匡时那问家。
- 新年处处常为客:表示无论身处何地,新的一年都如同漂泊的旅人。
- 志在匡时那问家:意味着虽有归家的念头,但更关注如何辅助国家度过难关。
- 民病且惭无日减,主恩何敢向人夸。
- 民病且惭无日减:反映了作者对民众疾苦的深切体会,感到惭愧的是自己的努力未能显著减少人民的疾病。
- 主恩何敢向人夸:表达了对君主恩惠的谦逊和不敢自夸。
- 闲来愤世心如火,老去临文眼欲花。
- 愤世心如火:描述作者对世界的愤懑和不满。
- 老去临文眼欲花:形容年纪渐长,视力逐渐减退,写作时眼睛感到不适。
- 春睡忽醒扶杖起,夕阳天外数归鸦。
- 春睡忽醒扶杖起:描绘了作者在春天的慵懒中突然惊醒,需要依靠拐杖起身的情景。
- 夕阳天外数归鸦:描述了傍晚时分,作者在户外观赏归巢的乌鸦,感受着时光的流逝与生命的轮回。
译文
新年里,我常常是四处漂泊的旅人,心中充满匡正国家的愿望却很少有机会回家。我深感百姓的痛苦日益严重,而我的功劳却难以让他们感受到明显的变化。当我闲暇下来,满腔愤懑就像烈火熊熊;而随着年龄的增长,我面对文字时眼睛变得模糊,仿佛花朵即将凋谢。
清晨醒来时,我扶着拐杖艰难起床,眼前夕阳西下,天空中归巢的鸟儿构成了一幅美丽的画面。
赏析
这首诗通过简洁的语言表达了一个深沉的主题——个人在国家和社会中的位置和责任。诗人用“新年处处常为客”来表达自己的漂泊不定和对家国的关注;“民病且惭无日减,主恩何敢向人夸”则深刻反映了他对百姓疾苦的认识以及谦逊的责任感;“闲来愤世心如火,老去临文眼欲花”描绘了诗人晚年的情感状态和身体状况;“春睡忽醒扶杖起,夕阳天外数归鸦”则通过自然景象的描绘,传达了诗人对人生无常和岁月流逝的感慨。整首诗以简洁的笔触展现了一个深刻的主题,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和社会的深刻思考和个人情感的真实流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