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来钜鹿犹无驿,西望隆平始有山。
春色阴晴宜马上,土风淳厚见民间。
原田每每黄牛健,野水泠泠白鹭闲。
遥想松厅封事少,逆鳞无复列清班。
【解析】
本题考查对诗歌的赏析,注意通读全诗,理解诗意,体会诗歌所表达的作者的思想感情,并结合诗句体会诗歌的表现手法。
“东来钜鹿犹无驿,西望隆平始有山”的意思是:向东来时在钜鹿还没有驿站,向西远望在隆平才见到山峰。这两句写出了诗人由东往西行进途中的感受:从东到西,路途遥远;由近及远,景物逐渐增多。一个“始”字,点出了诗人行程之远、所见之稀的心境,同时也透露出一种向往之情。
“春色阴晴宜马上,土风淳厚见民间”的意思是:春天的景色无论晴雨都适宜骑马欣赏;当地的风俗淳朴,老百姓朴实厚道。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当地风俗民情的赞美,抒发了诗人对田园生活的喜爱之情。
“原田每每黄牛健,野水泠泠白鹭闲”的意思是:田野间常常是健壮的黄牛在耕地,野外的水波粼粼映照着悠闲的白鹭。这两句写出了诗人看到农田中耕牛劳作和水中白鹭悠闲的美景,表现出了田园生活的安逸与宁静。
“遥想松厅封事少,逆鳞无复列清班”的意思是:想到当年在书房静心读书,没有朝廷里繁琐的公事缠身。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于官场生活的厌倦,也表达了诗人对于官场上钩心斗角的厌恶,以及他对于归隐田园生活的喜爱。
【答案】
译文:
向东来到钜鹿还没有客栈,向西远望在隆平才见到山峦。
春天的景色无论晴雨都适宜骑马欣赏,当地风俗淳朴,老百姓朴实厚道。
田野间常常是健壮的黄牛在耕地,野外的水波粼粼映照着悠闲的白鹭。
想到当年在书房静心读书,没有朝廷里繁琐的公事缠身。
赏析:
《隆平县道中》是唐代诗人李商隐所作的一首七绝诗。此诗描绘了诗人旅途中所见的自然风光和百姓生活状况,表现了诗人对农村生活的向往和热爱之情。
首联写诗人东行到钜鹿,尚未找到客馆,西行至隆平,始见山峦。“东”、“西”二字一正一偏,把诗人行进的方向、行程的远近和沿途所见的景物巧妙地联系起来。“犹无驿”、“始有山”,既写出了诗人由近及远的观察顺序,又突出了此行之遥远。“东来”“西望”,两个动词,使整个画面充满了动态美。
颔联写诗人在旅途中看到的自然风光和民俗风情。“春色阴晴宜马上,土风淳厚见民间。”春天的景色无论晴雨都适宜骑马欣赏,当地风俗淳朴,老百姓朴实厚道。“原田每每黄牛健,野水泠泠自鹭闲。” 田野间常常是健壮的黄牛在耕地,野外的水波粼粼映照着悠闲的白鹭。“每每”一词用得十分传神,写出了黄牛的勤勉。“每每”一词用得十分传神,写出了黄牛的勤劳。“时时”一词用得十分传神,写出了白鹭的悠闲。“时时”一词用得十分传神,写出了白鹭的悠然。
颈联写诗人在旅途中看到的自然风光和民俗风情。“遥想松厅封事少,逆鳞无复列清班。”“遥想”说明时间之久远,“松厅”表明官署之幽静,“封事”则表明公务之繁忙。“逆鳞无复列清班”,指那些高官显要已经不在了。“逆鳞”比喻权贵势力,“清班”即指朝廷中的清职。诗人以“逆鳞”比喻当朝权贵,以“清班”指朝廷中的清职,将二者进行对比,突出了诗人对权贵的蔑视与对朝廷腐败现象的厌恶。“清班”一词用得十分传神,写出了朝廷上的清官。
尾联写诗人感慨自己当初在书房静静地读书,如今却没有朝廷里的琐事缠身。“遥想”一词表明时间的久远,“松厅”一词表明官署之幽静,“封事”一词表明公务之繁忙。“逆鳞无复列清班”说明那些高官显要已经不在了,“清班”一词用得十分传神,写出了朝廷中的清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