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门兰𦶜故应锄,塞路荆榛讵易除。
霅水更无修禊侣,由拳刚有未焚书。
哑哑猿鹤声犹咽,楚楚松筠叶乍舒。
满目江湖休厝足,祗须携杖入匡庐。
【注释】
①“当门兰”句:门前的兰草,应当锄除杂草。②“塞路荆榛”句:路上的荆棘,岂能轻易铲除?③“霅水”句:霅水流域没有修禊(即祓禊)的人们。④“由拳”句:你拳握着笔,刚有未焚的书卷。⑤哑哑猿鹤声犹咽,楚楚松筠叶乍舒:猿鹤发出凄哀的叫声,刚刚舒展的松枝竹叶在风中摇曳。⑥满目江湖休厝足,祗须携杖入匡庐:眼前江湖茫茫,不要驻足徘徊,只须携带拐杖到庐山去。⑦匡庐:指江西庐山。
【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在宋高宗绍兴二十四年(1154年)所作,时作者任太学博士。当时南宋偏安一隅,苟且偷安。诗人对这种局面感到不满,因而作诗讽刺和抨击。
第一句写门前的兰草,应当锄除杂草。第二句说路上的荆棘,岂能轻易铲除?两句都以“应”、“讵”为助词,表明一种坚决态度。第三句写霅水流域没有修禊的人们,第四句说他们手拿笔,刚有未焚的书卷。第五句描写猿鹤发出凄哀的叫声、刚舒展的松枝竹叶在风中摇曳的景象。第六句写眼前的江湖茫茫,不要驻足徘徊,只须携带拐杖到庐山去。最后一句点明题旨:眼前江湖茫茫,不要驻足徘徊,只须携带拐杖到庐山去。这是全诗的关键所在。
这首诗表现了诗人对现实社会政治的不满,表达了他希望重整乾坤,振兴国家的思想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