侍臣收卷上亲临,惭愧么么费圣心。
誊录诸生沾帑赐,同朝争羡主恩深。
注释:侍臣们收起奏折呈献给陛下,我深感惭愧,因为这是浪费了圣上的心思。
誊录的诸生沾惠赐,同朝之人都羡慕主恩深厚。
赏析:这首诗是宋代诗人范成大的《临轩曲》中的第十三首。它描绘了侍臣们收卷呈献给皇帝的情景,表达了诗人对皇帝深仁厚泽的敬畏之情。全诗语言朴实无华,却充满了敬仰之情。
侍臣收卷上亲临,惭愧么么费圣心。
誊录诸生沾帑赐,同朝争羡主恩深。
注释:侍臣们收起奏折呈献给陛下,我深感惭愧,因为这是浪费了圣上的心思。
誊录的诸生沾惠赐,同朝之人都羡慕主恩深厚。
赏析:这首诗是宋代诗人范成大的《临轩曲》中的第十三首。它描绘了侍臣们收卷呈献给皇帝的情景,表达了诗人对皇帝深仁厚泽的敬畏之情。全诗语言朴实无华,却充满了敬仰之情。
【注释】 何处花先放,向南三两村:梅花在哪里先开放?只有南面几户人家的村子里才有梅花。 未春天似梦,彻夜月无言:还没有到春天的时候,就感到像在梦中一般,彻夜的明月也仿佛没有言语。 且喜昏鸦散,毋嫌翠羽喧:虽然喜欢黄昏的乌鸦都飞散了,但不要嫌弃那些翠鸟的鸣叫声。 众芳久寂寞,赖汝照乾坤:百花早已凋零,只有你(梅花)照亮乾坤大地。 【赏析】 这是一首题咏梅花的诗。诗人以“梅花”自比
【解析】 本题考查对诗歌的综合赏析能力。首先要读懂全诗,体会诗歌表达的思想情感;然后理解诗句的意思,把握诗歌的意象;最后根据意象分析作者的情感。 (1) “驴背独成眠”的意思是独自在驴背上睡着了。“驴”指驴背,“成眠”指睡着。这一句是写诗人旅途中的情景。“驴背”即在驴背上。古代文人出行时多以驴代步,所以此处用“驴背”来表示旅途中的艰辛。“独成眠”,说明诗人在长途跋涉中十分疲倦
【注释】 叶声:落叶的声音。 坠响空阶静,辞柯一叶干:落叶在静寂的台阶上落下,已经干枯的叶子。 无风吹地走,不雨打帘寒:没有风,落叶也不会被吹落;也没有雨,落叶不会打湿窗纱而发出声响。 已觉扫堪惜,还怜踏欲残:落叶虽然已经扫进垃圾箱,但还是有一丝可怜。 掩门深坐听,山路正漫漫:我坐在门前静静地听着落叶的声音,山路上的道路又长又远。 【赏析】 此诗是一首咏物抒怀之作,作者以落叶为媒介
江村杂述 老屋江皋近,兵船上下愁。 只求连夜过,怕被斗风留。 烽火沿村放,鸡豚比户搜。 芦中多难妇,莫劝土人收。 注释: 1. 江村杂述:在江边的村庄里记录所见所闻的杂事。 2. 老屋江皋近:老屋位于江边,靠近江岸。 3. 兵船:指战船上的士兵。 4. 上下愁:士兵们因战争而感到愁苦。 5. 只求连夜过:士兵们只希望尽快地通过夜晚,以避免白天的战斗。 6. 怕被斗风留:害怕因为大风而被留在江上
秋风依废寺,拥被听江声。 僧饭临朝绝,梵钟过午鸣。 片烟村树出,一雨板桥平。 赖得漆园叟,摇舟送我行。 译文: 秋风轻拂着废弃的寺庙,我裹紧被子聆听江水声声。 清晨的僧人已经离去,只有梵钟在午后响起。 远处村落炊烟袅袅升起,雨水过后板桥恢复了宁静。 多亏了那位隐居深山的漆园老叟,他划船送我前行。 赏析: 这是一首写景抒情诗,诗人描绘了自己在秋日夜晚,听着寺庙中传来的江水声
梅花 其二 离离压残雪,脉脉照溪滨。 一任夜无月,何妨天不春。 芳华凭俗赏,风味与谁亲。 祇觉闭门后,徘徊似有人。 注释: - 离离:稀疏的样子,形容梅花在雪中显得稀疏而美丽。 - 脉脉:形容月光透过梅花的枝干,像脉搏一样流泻出来。 - 一任:任由,任凭。 - 夜无月:夜晚没有月亮。 - 何妨:没关系,可以这样。 - 芳华:这里指梅花的花朵。 - 俗赏:一般人的欣赏。 - 风味
【注释】自来:从来。生:生计,生活。少:艰难。何营:经营。寒女:贫苦人家的女子。老兄:年长的兄弟。盐米:指生活必需品。天:自然。利名:指功名利禄等诱惑的东西。殊非易:不容易。 【赏析】这是一首反映农民生活的诗。首联“自来生计少,难后更何营?”意思是:自从有了战争以来,老百姓的生计越来越困难,以后怎么经营呢?颔联“襆被让寒女,稻粱分老兄”的意思是:我拿出被子给贫穷人家的妻子和儿子
【注释】: 水村即事示诸从子:写近水村落的景色,并告诉从子们。 近水山都小,穿湖路尽通:靠近水的山都显得小了,穿过湖的路是通到远方的,形容景色优美。 帆低归浦雨,伞敌到家风:船帆低垂着,像要回到家乡一样在雨中行进,好像风雨就要吹到家门一样。 门绣苍苔涩,堤号老树空:家门上长满了青苔,堤岸上的树木已经变得空空的。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全家生活计,都在淼茫中:整个家庭的生活计划
钱澄之在衢州遇到韦剑威时,韦剑威的衣着打扮和举止行为与钱澄之印象中的有所不同。钱澄之的遭遇反映了明末清初社会动荡和个人命运的多舛,同时也体现了文人对于时代变迁和个人境遇的关注。以下是对这首诗的逐句释义: 1. 落魄三衢市:描绘了诗人身处衢州,感受到的孤独和失意状态。 2. 风尘绝泪痕:形容他内心的悲痛和失落,无法用泪水来表达。 3. 对人声尽变:表达了诗人发现周围世界的变化
【注释】 何处堪乘月:哪里可以乘月而游。 沈家楼最明:沈氏江楼最为明亮。 晚来江更大:傍晚时分,江水涨得更宽了。 秋到水初清:秋季到来,江水变得清澈了。 远火移时隐:远处的灯火移动时变得模糊了。 孤舟犯夜行:孤舟在夜间行驶。 市门催客去,早是起更声:市集的门关上催促着客人回去,已经是深夜了。 【赏析】 这是一首描绘夜晚乘船游览江边的诗。首联描写的是江楼的景色,“何处堪乘月”
未央宫阙卷初呈,内殿班齐贺圣明。 面敕言官严检举,当轩拆号御填名。 注释: 临轩曲 其十四 (己丑) 未央宫阙卷初呈,内殿班齐贺圣明:未央宫的宫殿卷轴初次展开时,内殿的官员们聚集在一起,共同祝贺圣明皇帝。 面敕言官严检举,当轩拆号御填名:皇帝当面下达了命令,要求言官们严格地检查和举报,同时在朝廷大厅中拆除那些与圣旨相违背的名字,由皇帝亲自填写。 赏析: 此诗是一首描写皇宫内政治斗争的诗歌
【释义】 中兴时,皇帝特别重视玉堂宾的待遇,坚决地请皇帝恩赐放还八位微臣。不是圣朝对臣子恩典不够,而是明明白白地珍惜笼络我这样的小臣。 【赏析】 《临轩曲》是南宋理宗皇帝在庆元年间(1195—1200)所作的一首词。作者以“中兴”为题,抒发自己对国家复兴的渴望和对朝廷重用人才、爱惜人才的期盼之情。词人以玉堂宾的身份自居,从玉堂宾的遭遇说起,表明自己虽然受到重用
注释: 最怜新进与同升,郡吏、曹郎籍漫凭。 曾荷相公援例请,圣恩特赐一条冰。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在己丑年(1099)的临轩曲中写下的一首七言律诗。诗人以自己的亲身经历和感受为题材,描绘了自己在官场上的遭遇和心境。 首联“最怜新进与同升,郡吏、曹郎籍漫凭”,表达了诗人对新进之人的同情和关注。诗人认为,新进之人虽然资历尚浅,但仍然值得同情和关怀。他们如同初升的太阳,充满了希望和活力。而郡吏
诗句解读 分衡早敕玉堂仙,夜半帘前忽放还。 - 分衡早敕玉堂仙: "分衡"可能指的是权力的分配或职责的划分,“早敕”表明这一行动是在清晨就已做出的决定,而“玉堂仙”可能是指皇帝或高级官员,这里的“玉堂”是古代皇帝办公的地方,“仙”则带有神秘色彩,暗示其身份的特殊性和高超能力。 - 夜半帘前忽放还: “夜半”通常指深夜,这里可能意味着某种突然的行动或决定
临轩曲 其十一 (己丑) 当场洒笔惯惊人,锦玉围观讶有神。 剔烛细书「光武论」,内家也解点头频。 注释: 当场:在宴会上或集会上当场写出文章或诗句。 惯:经常、常常。 锦玉:形容衣服华贵,这里指穿着华丽的人。 惊:惊动,使惊讶。 讶:感到奇怪,惊讶。 有神:好像有神灵一样,非常神奇、不可思议。 剔烛:点燃蜡烛。 细书:「光武论」:《后汉书·光武帝本纪》记载,光武帝刘秀曾写诗《咏黄鸟》以自伤
注释:夜深了,宫苑中的灯影倒映在波纹荡漾的水面上。宫女们频繁催促着蜡烛快烧完,皇帝的辇车也准备回宫。花砖铺成的路上,一队队宫女和官员们像鸾鸟一样宿在官署中。 赏析:这首词描写的是唐代宫女们入朝侍寝的情状,表现了宫廷生活的另一面,反映了封建统治阶级荒淫奢侈的生活。上阕写宫中灯火通明,宫女们忙着点烛,皇帝的车队也要出发,而花砖铺地,队伍整齐,如鸾鸟般宿于宫署,生动地刻画出宫女们入宫侍寝的情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