猿臂开弓三百钧,殿前御试射如神。
黄童本号无双士,先帝亲除第一人。
乱日山城参阃贱,非时旌纛出关频。
将军不羡通侯印,誓复新安把钓纶。

【注释】

(1)猿臂开弓三百钧:比喻力大无穷,能拉开三百斤重的弓。

(2)殿前御试射如神:在皇帝面前的考试中射箭技艺高超。

(3)黄童本号无双士:黄仲聚本来号称无双之士。

(4)先帝亲除第一人:先帝亲自选拔他为第一名。

(5)乱日山城参阃贱:在乱世的时候,他担任山城的军事长官,地位低下。

(6)非时旌纛出关频:在不适当的时间频繁地离开关外。

(7)将军不羡通侯印:将军没有羡慕通侯的官衔。

(8)誓复新安把钓纶:发誓回到家乡,钓鱼垂钓。

【赏析】

这首诗是赠给友人黄仲聚的。诗中赞美了黄仲聚的武艺、才智和人品,表现了作者对朋友的敬仰和赞赏之情。全诗结构严谨,语言简洁,意境高远。

首句“猿臂开弓三百钧”,运用夸张的艺术手法,形容黄仲聚的武艺非凡,能拉满三百斤重的大弓。接着以“殿前御试射如神”一句赞颂他在皇帝面前的考试中射箭技艺高超。

次句“黄童本号无双士”,以“黄童”自谦,称誉自己与黄仲聚同辈,并称赞他才华出众,无人能及。第三句“先帝亲除第一人”,进一步赞扬黄仲聚是先帝亲自选拔的第一名,突出了他的杰出才华。

第四句“乱日山城参阃贱”,用“乱日”、“山城”、“参阃”等词语来形容当时混乱的社会环境和艰苦的生活条件,表现出黄仲聚不畏艰险、忠诚报国的精神。第五句“非时旌纛出关频”,以“非时”二字暗示了当时战乱的时代背景,表达了黄仲聚频繁地离开关外的无奈和辛酸。

第六句“将军不羡通侯印”,直抒胸臆,表达了作者对黄仲聚的敬仰之情。认为黄仲聚并不羡慕官衔爵位,而是更加看重自己的品德修养和人格魅力。最后一句“誓复新安把钓纶”,表明了黄仲聚的决心,他要像姜太公那样隐居山林,远离世俗纷扰,专心致志地钓鱼垂钓,过一种悠闲自在的生活。整首诗充满了赞美之情,展现了诗人豪迈的气概和坚定的信念。

此诗通过描绘黄仲聚的形象,展现了他的英勇善战、忠诚报国的品质以及淡泊名利、隐逸山林的品格。同时,诗人也借此表达了自己对人生价值的追求和对美好理想的向往。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