僻处朝廷小,虚名礼法持。
谁迎郧国至,不救粤东危?
元老盈廷谤,书生一语移。
阙前争论日,大体幸毋亏!

注释:

  1. 僻处朝廷小:在朝廷中地位较低,受到忽视。
  2. 虚名礼法持:空有名声和礼节的束缚。
  3. 谁迎郧国至:没有人迎接郧国的使者到来。
  4. 不救粤东危:无法拯救广东东部的危机。
  5. 元老盈廷谤:满朝元老都因诽谤而遭祸害。
  6. 书生一语移:一个书生的话就能改变局面。
  7. 阙前争论日:在皇帝面前争论不休的日子。
  8. 大体幸毋亏:希望不要失去大体。
    赏析:
    这是一首描写官员处境的诗,通过对朝廷内斗争的描绘,反映了当时官场的黑暗和腐败。诗人以”梧州杂诗 其十四”为题,表达了自己对政治局势的看法和担忧。
    首句”僻处朝廷小”,诗人自比为朝廷中的小人物,地位低下,受人忽视。这反映了诗人在官场上的无奈和辛酸。
    第二句”虚名礼法持”,诗人强调自己的清白,不受虚名和礼节的束缚。然而,在现实社会中,这种坚持往往被视为不合时宜,甚至可能引来不必要的麻烦。
    第三句”谁迎郧国至”,诗人提到了郧国使者的到来,暗示着朝廷内部有人试图通过外交手段来影响政治局势。然而,这种努力似乎并没有取得预期的效果。
    第四句”不救粤东危”,诗人感叹自己无法挽救广东东部的危机。这说明当时的朝廷已经失去了控制局势的能力,导致地方问题日益严重。
    接下来的几句,诗人描述了满朝元老都因诽谤而遭祸害,以及一个书生的话就能改变局面的情况。这些描述反映了当时官场中的权力斗争和派系纷争。
    最后一句”阙前争论日”,诗人表达了自己在皇帝面前争论不休的日子。这反映出诗人对朝廷政治的不满和忧虑。
    这首诗通过对朝廷内斗争的描绘,反映了当时官场的黑暗和腐败,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政治局势的担忧和对未来的期望。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