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源自佛耳,名刹难称俦。
不雨山长润,无风气亦秋。
衔杯僧共坐,穿径月同游。
寄语长安客,何如此地幽。
初登太湖岩
这首诗是诗人初次登山观景之作。诗人站在山顶,环视四周,心中涌起一种难以言表的激动和惊喜。
发源自佛耳,名刹难称俦。
诗句中的“发源”指的是太湖水从山间流淌而出,而“佛耳”则是太湖的一个著名景点,位于太湖之滨,风景秀丽,寺庙林立。这里,诗人用“发源自佛耳”来形容太湖水的源头,同时也暗喻了诗人自己的身份和地位。
不雨山长润,无风气亦秋。
这两句诗描绘了一幅山清水秀的画面。在没有下雨的时候,山峦之间弥漫着湿润的空气,给人一种清新宜人的感觉;而在有风的日子里,山间树木摇曳,仿佛秋天的气息也弥漫开来。这里的“润”和“秋”都是形容词,分别形容了空气的状态和季节的特征。
衔杯僧共坐,穿径月同游。
诗人在山顶上与僧人一起品茶赏月,这种宁静而美好的时光让人陶醉。这里的“衔杯”指的是僧人手持茶杯,而“共坐”则表示他们共同享受这份宁静。同时,“穿径月同游”则暗示了诗人与僧人一起沿着山路欣赏月光美景。
寄语长安客,何如此地幽。
最后一句是诗人对远方客人的劝诫和邀请。他希望客人能够来到这个美丽的地方,感受这里的宁静与美好。这里的“何如”是一个反问句,表达了诗人对这个地方的喜爱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