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溪宛转南山绿,山下溪边相君屋。
曾无卉木动韶芳,万竹森森迸寒玉。
攒根只认梁州铁,亭亭青紫乔林叶。
晓旭徒怜琐碎金,凝霜敢犯贞修节。
此地何年足风雨,陆海波涛遽如许。
才出池园发异声,苍虬蜿蜿孙将子。
苏老菟裘兴复长,洞庭帝子遗文章。
直从气味辩甘苦,宁知性体齐圆方。
漫儗侯封渭曲资,七贤称达亦风卑。
主人头白杀青在,谩倚秋天唱竹枝。

【注释】

竹田:种竹的田地。

宛转南山绿:山势回旋,山色苍翠。

卉木:草本植物。动韶芳:被风吹动,摇出芳香。

森森迸寒玉:万竿竹子挺拔如玉,犹如冰雪。

攒根:聚积在一起。只认梁州铁:这里以“梁州铁”比喻竹子。梁州铁,即铁,坚硬如铁。

亭亭青紫乔林叶:形容竹子高大挺拔。亭亭、青紫都是形容颜色。乔林,高大的树林。

晓旭徒怜琐细金:早晨的阳光下,竹梢上的露珠显得十分细小。徒怜,徒然怜悯。琐细,细小。金,指露珠。

凝霜敢犯贞修节:严冬里,竹子的枝叶上凝结着一层白霜,不敢冒犯其清高坚贞的品质。敢犯,敢于冒犯。贞修,坚贞有道义。节,品格。

此地何年足风雨?陆海波涛遽如许:这里指什么地方能够经得起如此猛烈的风雨呢?陆海,陆地和大海,泛指辽阔的地域。波涛,波涛汹涌。遽如许,如此猛烈。

直从气味辩甘苦:它的味道直接由气味来分辨它的甘甜苦涩。直从,从……方面看。气味,这里指味道。辩,分辨。

宁知性体齐圆方:它的形状是圆形的,但质地却与方形物体一样坚硬。宁,难道。知,了解。体,物体。齐圆,形状一致。方,方形物体。

漫儗侯封渭曲资:随意地想象它像古代的贤人那样封赏于渭水之旁(作为侯国)。漫儗,随意想象。渭曲,渭水弯曲处。

七贤称达亦风卑:就像古代的七位名士那样通达事理也显得有些轻狂(不庄重)。称达,通达事理。风卑,轻浮不严肃。

主人头白杀青在:主人年纪已大,头发已经花白,但他还是继续种植着竹子。头白,头发花白。杀青,砍伐树木。

谩倚秋天唱竹枝:只是闲适无事,靠着秋天的季节,吟唱着竹枝歌调。谩倚,闲适倚靠。竹枝歌,一种民间歌曲,多表现男女恋情。

【赏析】

这是一首咏竹诗。全诗通过描写西溪的南高峰上生长着一片茂密的竹林,抒发了作者对竹的喜爱之情。

首联写竹林的环境。诗人把目光投向远方,只见青山巍峨,郁葱苍翠,山下溪边有一所房子,那就是诗人的家了。这两句诗描绘了一个宁静优美的环境,为后文进一步描写竹林作了铺垫。

颔联写竹子的特点。诗人首先写山上没有花草树木,因此无法看到它们的芳华之美;接着写竹子长得非常茂盛,万竿挺拔,犹如晶莹洁白的玉石一般,使人感到它们仿佛是冰雪中生长的。这两句诗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地描写了竹子的生长情况。

颈联进一步写竹子的特性。诗人用“攒根”比喻竹子的根系,说这些根系如同梁州的铁一样坚硬;又用“亭亭”形容竹子的高耸直立,用“青紫”点染竹叶的颜色。这两句诗既描绘了竹子的外形特征,又赞美了竹子的高贵品质。

尾联则进一步写竹子的性格气质。早晨的阳光下,竹梢上的露珠闪闪发光,如同点点碎银;而到了严冬时,竹子的枝叶上凝结着一层白霜,也不敢去冒犯它们高洁坚韧的品质。这两句诗通过对阳光下露珠的形象描写,展现了竹子不畏严寒、坚贞不屈的精神风貌。同时,又通过描述冬天里雪花纷飞的景象,烘托出了竹子的高雅气质。

这首诗通过描写西溪南山上的一片茂密竹林,表达了作者对竹子的喜爱和赞美之情。诗人采用了多种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和夸张等,使得整首诗富有诗意和艺术感染力。另外,这首诗还体现了作者善于观察生活、善于发现美的能力和特点。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