弁山白种传山僧,初摘繁枝如轑羹。
可怜贡匦漏苞录,纂纂玉粒惊寒晴。
品光却厌辰砂赤,香橘霜橙总凡液。
江南此实君可尝,问君无乃江南客。

杨梅

弁山白种传山僧,初摘繁枝如轑羹。

可怜贡匦漏苞录,纂纂玉粒惊寒晴。

品光却厌辰砂赤,香橘霜橙总凡液。

江南此实君可尝,问君无乃江南客。

注释:

  1. 弁山:位于中国浙江省杭州市临安区,是杨梅的主要产地之一。
  2. 白种传:指山僧种植的杨梅品种,具有白色果实的特点。
  3. 初摘繁枝如轑羹:形容杨梅树枝繁叶茂,采摘时犹如品尝美味的饺子。
  4. 怜贡匦漏苞录:指杨梅在古代被认为是贡品,其果实被遗漏或遗忘。
  5. 纂纂玉粒:形容杨梅的颗粒晶莹剔透,像玉石一样。
  6. 品光:指杨梅的颜色鲜艳明亮。
  7. 厌辰砂赤:对红色染料(辰砂)的不喜欢,因为杨梅本身就是红色的。
  8. 香橘霜橙:泛指柑橘和橙子等水果,但这里特指杨梅的味道和外观。
  9. 江南此实:指在江南地区种植的杨梅。
  10. 君可尝:表示可以品尝。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杨梅的美丽与独特风味,诗人通过细腻的笔触将其形象生动地展现出来。首句“弁山白种传山僧”点明了杨梅的产地和栽培者,为读者提供了一个清晰的背景。接下来的诗句通过对杨梅的形态和采摘过程的描写,展现了其独特的魅力。特别是“可怜贡匦漏苞录”,既体现了杨梅作为贡品的地位,也暗示了它的珍稀与珍贵;而“纂纂玉粒惊寒晴”则形象地刻画了杨梅颗粒晶莹剔透,仿佛是一颗颗璀璨的明珠。

诗中的“品光却厌辰砂赤,香橘霜橙总凡液”表达了诗人对某些颜色修饰的不满,认为这些只是外表的装饰,而非杨梅本身所具有的品质。最后两句“江南此实君可尝,问君无乃江南客”则是直接邀请读者一同品尝这来自江南的美味,同时也透露出诗人自己可能也是一位江南人,借此拉近了与读者的距离,增添了亲切感。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让人在品味之余,更能感受到诗人对杨梅的喜爱与赞美之情。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