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时烽火近关秋,马耳山前小队游。
面缚胡儿称可汗,却教擎剑导鸣驺。
诗句原文:
三时烽火近关秋,马耳山前小队游。
面缚胡儿称可汗,却教擎剑导鸣驺。
注释:
- 这首诗描绘了边疆的紧张局势和将领英勇的场面。
- “三时烽火”指战事频繁,烽火连天;“关秋”意味着边关临近深秋。
- “马耳山前”是描述将军所在地点的具体方位;“小队游”表示这是一次小规模的军队活动。
- “面缚胡儿”意指被俘虏的胡人首领被迫投降;“称可汗”则是指自称可汗。
- “却教擎剑导鸣驺”中的“却教”可能含有“反而教导”的意思;“擎剑”形容士兵挥舞长剑的样子;“导鸣驺”则是说有车驾跟随,可能是为了保护或引导。
赏析:
这首诗生动地描述了边疆战争时期的紧张气氛以及将领指挥军队的情景。诗中描绘的烽火、小队游走、被俘的胡人首领以及挥剑的士兵,都体现了那个时代的紧张与危险。同时,也反映了将领在战争中的领导作用和勇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