荐岁从征地,南陲亦厚坤。
瘴来山疠重,月出野磷昏。
草伏随穿虺,林号想纵猿。
论兵古所忌,予乃禁无言。

【注释】

荐岁:指唐玄宗开元三年,即公元715年。

南陲:指南方边疆。

瘴:南方湿热的山区。

山疠:一种由毒热引起的疾病。

月出野磷昏:意思是说月亮出来以后,山谷中的磷火都变得暗淡无光了。

草伏随穿虺(huī):草伏在地上随着蚯蚓爬行。

林号想纵猿(yuán):树林中的猿猴仿佛在呐喊。

论兵:讨论军事。

古:古代。

禁无言:禁止谈论战争。

【赏析】

此诗是诗人于安史之乱平定后不久写的一篇咏史之作。作者以历史为题材,通过描绘战争给南方带来的灾难,深刻地揭露了当时统治者骄纵、荒淫的本性。全诗语言朴实,形象鲜明,富有生活气息,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

“荐岁从征地,南陲亦厚坤。”开篇点题,指出诗人被征召入伍的地点是南方边陲之地。这里“厚坤”一词,既指大地,也暗喻了唐王朝的统治。诗人用“厚坤”来反衬自己的不满和愤慨。

“瘴来山疠重,月出野磷昏。”这两句诗的意思是说瘴气盛行的地方,人们得了山疠病就更加严重了;月光照耀下,山谷中磷火一片昏暗。这里的“瘴”、“疠”都是有毒之物,“昏”字写出了月光照射下的磷火黯淡无光的景象。

“草伏随穿虺(huī),林号想纵猿。”这两句诗意思是说草丛里长满了毒草,人们顺着毒草爬行;树林里的猿猴仿佛在呼喊着什么。这两句诗运用拟人化的手法,将草木虫兽写得栩栩如生,更突出了南方边陲地区的荒凉景象。

“论兵古所忌,予乃禁无言。”最后一句诗是说自古以来就忌讳谈论战争,但我却要禁止自己不再谈兵。这里“禁无言”三字,既是诗人对战争的厌恶,也是对统治者骄纵、荒淫的批判。

这首诗以议论为主,夹叙夹议,寓情于景,情景交融。诗人通过对南方边陲地区的描绘,表达了对战争的厌恶以及对统治者骄纵、荒淫的批判。整首诗语言简练明快,意境深远,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