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何地是瀛洲,日月湖光净不流。
秋到万家黄叶乱,玉箫人倚月明楼。

【赏析】

黄宗明的《甬上歌二首·其一》是一首描绘自然景观与人文情怀相结合的诗歌。诗中以明月为引,描绘了瀛洲之景以及人们在此赏月的情景,展现了一种超凡脱俗、恬静致远的境界。通过对景物、人物和情感的综合描述,诗人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以及对自然和谐之美的赞美。全诗语言流畅,意境深远,充满了艺术魅力和哲理思考。

  1. 诗句解读:
  • 不知何地是瀛洲,日月湖光净不流:这句诗描绘了诗人对未知世界的向往与探索。“不知”一词传达出一种迷茫和求知欲,而“瀛洲”通常指代神话中的仙境。诗人通过这样的描述,展示了对理想国度的无限想象和探索精神。
  • 秋到万家黄叶乱,玉箫人倚月明楼:这句诗表现了秋意渐浓时,人们在月光下欣赏美景的愉悦情景。“黄叶乱”形象地描绘了秋天的自然景色,而“玉箫人倚月明楼”则营造了一种静谧、优雅的氛围,使人联想到古代文人雅士在月光下吟咏的场景。
  1. 翻译:
  • 不知何地是瀛洲,日月湖光净不流:I don’t know where the place is called Yingzhou, the lake light is pure and unchanging.
  • 秋到万家黄叶乱,玉箫人倚月明楼:As autumn reaches thousands of homes, yellow leaves scatter haphazardly, people stand by a well-lit pavilion, playing an oboe.
  1. 译文:
  • 我不知何处是瀛洲,湖水清澈见底却不流动。
  • 当秋季到来,千家万户黄叶纷飞,玉箫声中有人倚靠着月光皎洁的楼阁。
  1. 关键词解析:
  • 何地是瀛洲:瀛洲在传统文化中常被用来代表一个理想化的、超自然的乌托邦世界,代表着人们对美好、和平与安宁生活的向往。
  • 日月湖光净不流:这里用“日月湖”来形容湖泊如同天上的月亮和太阳,其光芒纯净无暇且永恒不变,象征着时间的流转和宇宙的恒久不变。同时,“净不流”强调了湖水的清澈透明和不受外界干扰的特性,寓意着内心的纯净与宁静。
  • 秋到万家黄叶乱:这里的“秋”指的是季节变换的象征,也是大自然生命更迭的标志。而“万家”则暗示了这种变化的普遍性和广泛性,无论身处何方,都能感受到季节更替带来的变化。黄叶的纷飞则进一步加深了秋天的气息和氛围,使得整个场景更加生动和具有画面感。
  • 玉箫人倚月明楼:“玉箫人”是指吹奏玉箫的人,这里的“玉箫”象征着音乐与艺术的美。而“倚月明楼”则描绘了一个人在明亮的月光下吹奏玉箫的画面,营造出一种宁静、高雅的氛围。这种场景不仅让人联想到古代文人墨客的雅集,也反映了人们对于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向往。
  1. 赏析:
  • 此诗通过描绘自然景观和人文活动,传达了诗人对和谐生活的向往。通过描绘瀛洲的景象和人们在此赏月的情景,诗人表达了对自然美的赞美和对理想生活状态的追求。此外,诗中的“玉箫人”也象征着艺术与美的追求,体现了诗人对文化素养的重视。
  • 这首诗也反映了诗人对历史和文化传统的尊重。通过提到瀛洲和古代的文化元素,诗人展现了对历史的敬畏和对未来的期望。这种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传承,使得诗歌不仅仅是对现实的写照,更是对历史和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甬上歌二首·其一》以其独特的视角和深邃的内涵,展示了作者对自然、文化及理想的深刻思考。此诗不仅是对自然美景的赞颂,更是对理想生活状态的向往。通过对诗中意象的深入解析,我们能够更加全面地理解诗人的情感世界和艺术追求,同时也能从中汲取到对美好生活的灵感和向往。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