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城有危楼,万象势尽低。
飞檐焕华采,杰栋凌云霓。
楼中有少妇,良人久乖暌。
有时歌声起,秋风共凄凄。
秦筝清且哀,调与歌声齐。
宛转不能已,青天红日西。
眼前孰知音,弦歌徒悲悽。
却羡比翼鸟,一双长并栖。

【注释】:

《效古十九首》是东汉末年文人蔡琰的组诗,共十九首。此诗是其中的第五首。中城:即城中。危楼:高楼。万象:指万物。势尽低:意即万物俯伏。飞檐:即飞檐翘角的屋檐。焕华采:光彩夺目。华:光彩。杰栋:高大的柱头。凌云霓:形容高耸入云的楼阁。“霓”,彩虹。少妇:年轻的女子。良人:丈夫。乖暌:分离。有时:不时。歌声起:歌声响起。秋风:秋天的风。凄凄:哀伤的样子。秦筝清且哀:秦筝声音清幽而且悲哀。调与歌声齐:音调与歌声相和谐。宛转不能已:曲调优美,使人听而不忍停止。青天红日西:夕阳西下,天色渐暗。孰知音:谁知谁是知音?弦歌徒悲悽:只是弹琴唱歌的人感到十分悲痛。却羡:反而羡慕。比翼鸟:传说中鹣鹣鸟能比翼双飞,这里比喻恩爱的夫妻。一双:一对。长并栖:永远在一起栖息。

赏析:

这首诗写一位思妇在高楼望远思念丈夫的情景。全诗以高楼、飞檐、少妇、夫婿为线索,通过描写诗人所见所闻,表达对远别亲人的深切怀念。

开头两句写楼中景象。“中城有危楼,万象势尽低。”意思是说城中有一幢高高的楼,它屹立在中城之中。“万象势尽低”句用夸张的手法写楼之高;“飞檐焕华采,杰栋凌云霓”两句又用夸张的手法写楼之美。高楼高耸,飞檐翘角,彩光闪耀,气势非凡。“飞檐焕华采”一句中,“飞檐”、“华采”二字,既点出“飞檐”,又写出了“彩”,使整个画面显得格外美丽、鲜艳。“杰栋凌云霓”一句中,“杰栋”二字,既突出了“栋”的雄伟,又表现出“杰”的美,使整个画面更加壮丽。

第三、四句写楼上之人。“楼中有少妇,良人久乖暌。”这两句的意思是说楼里有位少妇,她的丈夫已经好久不回来了。“久乖暌”三字,把妻子的思念之情表达得淋漓尽致。

接下来四句写少妇的相思之情和愁苦心情。“有时歌声起,秋风共凄凄。”这两句的意思是说:有时她会唱起歌来,秋风吹过,发出凄凄的声音。“共凄凄”三字,既表现了秋风的萧瑟,又表达了少妇的悲伤之情。

第五、六句是全诗的重点。“秦筝清且哀,调与歌声齐。”这两句的意思是说:秦筝弹奏出的曲子清幽而哀婉,其音乐与歌声十分协调。“调与歌声齐”三字,既写出了秦筝声调之清幽,又写出了歌声之哀婉,更表现出二者之和谐。“宛转不能已,青天红日西。”这两句的意思是说:一曲终了,曲调优美动听,使人听而不忍停止;太阳已经西沉,天色渐渐昏暗了。“宛转不能已”三字,既写出了曲调之美妙,又写出了听者之陶醉,更表现出二者之和谐。“青天红日西”三字,既点明时间之晚,又暗示着时间的流逝。

第七、八句是全诗的重点。“眼前孰知音,弦歌徒悲悽。”这两句的意思是说:眼前谁能够理解她的心情呢?只是弹琴吟唱的人感到十分悲伤而已。“孰知音”三字,既表明了自己内心的孤独无助,也表达了对知音的渴望。“弦歌徒悲悽”三字,既表现了弹琴吟唱之人的悲伤,又表现了少妇的孤寂、寂寞之情。

最后两句是全诗的结尾。“却羡比翼鸟,一双长并栖。”这两句的意思是说:我反而羡慕那比翼鸟儿,它们成双地栖息在一起,永不分离。“一双长并栖”三字中,既表现了成双成对的鸟儿,又表现了少妇对爱情生活的渴望。

整首诗语言简练,情感真切,形象鲜明,意境优美,充分表达了一位思妇对远方亲人的深切思念之情。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