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圃秋风见此花,玉人相对总无瑕。
落英闻说堪延寿,好散苍生百万家。
注释:这是对墨菊的赞美,也是作者对自己所处时代的一种批判。
赏析:诗中“老圃秋风见此花”指的是墨菊在秋风中开放。“玉人相对总无瑕”则形容墨菊的美。“落英闻说堪延寿”表示墨菊的花期很长,可以延长寿命。“好散苍生百万家”则表示墨菊可以给人们带来好处。整首诗通过对墨菊的描述,表达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现实的不满。
老圃秋风见此花,玉人相对总无瑕。
落英闻说堪延寿,好散苍生百万家。
注释:这是对墨菊的赞美,也是作者对自己所处时代的一种批判。
赏析:诗中“老圃秋风见此花”指的是墨菊在秋风中开放。“玉人相对总无瑕”则形容墨菊的美。“落英闻说堪延寿”表示墨菊的花期很长,可以延长寿命。“好散苍生百万家”则表示墨菊可以给人们带来好处。整首诗通过对墨菊的描述,表达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现实的不满。
解析: 1. 慧远因陶令:这里提到“慧远”和“陶令”,指的是两位历史上的著名人物。慧远是东晋时期的高僧,对佛教的传播做出了巨大贡献。而“陶令”则是东汉末年的一位名士,以清正廉洁著称。此处可能是指慧远因为陶渊明(陶令)的高洁品格而心生敬意。 2. 高名著昔时:这句诗表达了慧远对于陶渊明在古代就已建立的高洁人格的赞誉。"高名"表示极高的声誉,"昔时"表示过去的时代,整体意思是说
注释: 再经庐山东林寺又用始祖御史公韵赋六首 其一 昔年曾过此,犹记暮春时。 骢马重来日,隙驹三载期。 云闲经雨岫,花发向阳枝。 春草撩诗兴,分青入古池。 赏析: 这是一首描绘春天景色的诗歌,表达了作者对春天的喜爱和对自然的热爱之情。 诗人回忆起过去曾经游览过这个地方,而且还记得那是在暮春时节。这句诗通过"昔年曾过此"和"犹记暮春时"的对比,展现了诗人对过去时光的回忆和怀念之情。"犹记"一词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王维所作,全诗如下: ``` 再经庐山东林寺又用始祖御史公韵赋六首 其四 问道浔阳郡,诸生候几时。 未穷残日兴,仍拟复来期。 霁景酣春意,红芳间绿枝。 山中春社过,飞燕乱差池。 注释: 1. 问道浔阳郡:指的是诗人在浔阳郡(今江西九江)向当地的官员或朋友询问问题。浔阳郡是古代的一个地名,位于今天的江西省境内。 2. 诸生:这里指学生、学子。古代的学子们聚集在一起学习
这首诗是诗人在庐山游览时的所作,其中充满了对自然的热爱和赞美。以下是逐句释义: 青山如有待,不改昔年时。 重到宁非幸,佳游不负期。 乱云生石罅,一鸟啭花枝。 昨夜知经雨,幽庭水满池。 注释: - 青山如有待,不改昔年时:青山仿佛有灵性,它依然保持着往日的风貌,没有改变。 - 重到宁非幸,佳游不负期:再次来到这里,我感到非常幸运,因为我已经实现了我的计划
赏雪尝新酒,空庭夜色明。 偶因公事暇,聊适片时情。 紫塞烽犹警,黄河水未平。 迂疏无寸补,空有二毛生。 注释:在大雪中赏雪品尝新酿的美酒,空庭显得格外明亮。偶然因为公务的闲暇,我姑且借这片刻的闲暇,抒发一下情感。紫塞(指边塞)上的战火仍然在警备,黄河的水还没有完全平静。自己的见识和才能都十分平庸,没有能够对国家做出任何贡献,只有两鬓已经出现了白发。 赏析:此诗是诗人在大雪纷飞之时,饮酒赏雪之作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雪夜中,品茗赏雪,畅谈世事,慷慨激昂地吟咏的情景。他看到天下苍生仍受冻馁之苦,心中充满了忧虑和不安。然而他也明白,自己虽身处朝廷,却无法真正解决这些问题。因此,他的心也充满了悲愤。 首句“赏雪尝新酒”描写了诗人在雪夜里,欣赏着美景的同时,品尝着美酒的惬意。这里的“赏雪”,指的是诗人在雪景中感受到的自然之美,而“尝新酒”则是指他在品尝新酿的美酒时,感受到了生活的甜蜜。
【注释】赏雪:欣赏雪景。尝新酒:品尝新酿的美酒(喻新岁)。霜台:官署中的楼台,因台上积霜而名。散晚衙:散朝后的晚班。杯乾:饮酒尽。风劲:寒风刺骨。回春:使大地回春,即春天来临。讶:惊奇的意思。丰穰:丰收。污邪:指小人。 【赏析】这是一首咏雪的诗,诗人以清新明快的笔调描绘了初冬赏雪的情景,表达了自己对美好生活的赞美和向往。 首联“赏雪尝新酒,霜台散晚衙”,点题
【注释】 徙(zhu移)倚:徘徊。奇胜:美景。乾坤:天地,指宇宙。霁(jì)时:雨后天晴之时。林峦:指山峦树木。含喜色:充满喜悦之情。新梧:刚长成的梧桐树。碧玉:形容颜色碧绿如玉。幽亭:幽静的亭子。事:景物。瞰(kàn看):远望。清池:清澈的水池。 【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在庐山东林寺观赏自然景色时有感而作,抒发了他对大自然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再经庐山东林寺又用始祖御史公韵赋六首其五”
【注释】 赏雪尝新酒,同寅喜盍簪:赏雪时品尝着新酿的酒,与同僚们一同欢饮。盍(hé,合):何;盍簪,指一起饮酒,即“盍饮”之意,古代的一种风俗。 跳珠初淅淅,飞絮渐毵毵(sǎn sǎn):“跳珠”形容雪花纷纷扬扬飘落的样子,“淅淅”“飘飘”都是描写雪花下落的声音和样子。“飞絮”指飘落的柳絮。“毵”是细长下垂的意思。 高论兼今古,清歌杂笑谈:高深的议论涉及古今中外,清越的歌声掺杂着欢乐的笑谈。
山水重看处,韶华正丽时。 胜游良自慰,浮世亦难期。 注释:再次经过庐山东林寺,正值美好的时节,风景如画,让人心情愉悦。这样的美景让人感到安慰,但也明白在这个世界上,很多事情都是难以预料的。 鸟瞷斋僧饭,猿攀饮涧枝。 所嗟公事迫,未得看天池。 注释:看到鸟儿在斋僧的饭食中觅食,猿猴在饮水的树枝上攀爬,都让人感到生命的脆弱和无常。然而,这些美好的景色都被我因公务的繁忙而无法欣赏,让我深感遗憾。 赏析
诗句释义与赏析 诗句原文 拍天秋水浩无涯,尘袜凌波任溯洄。 安得微躯轻似许,同过弱水看蓬莱。 译文 拍击天空的秋水无边无际,我踏着轻盈的足步任凭水流回旋往复。 谁能得到如此轻盈的身躯?一同渡过弱水,观赏蓬莱仙山的美景! 注释 - 拍天秋水浩无涯:拍打着广阔的天空和无边的秋天之水。 - 尘袜凌波任溯洄:穿着被水弄脏了的鞋子,任由自己在水面上任意回溯。 - 安得微躯轻似许
诗句: ``` 纷纷世事不堪论,典午乾坤势已分。 书罢黄庭无个事,闲开池馆看鹅群。 ``` 翻译与注释 1. “纷纷世事不堪论” - “纷纷世事”指的是纷繁复杂、变化多端的社会现象和事件,而“不堪论”表达了对这些事务的无力和无法评说的感受。 2. “典午乾坤势已分” - “典午”是古代的一个时代名称,这里指东晋时期的政治格局,“乾坤”指天地万物,“势已分”意味着这种格局已经发生了改变或结束。
【注释】 六月十六日,即农历六月初六,为夏历五月三十日。晓起,清晨起床。浮生,指人生短暂如浮萍之漂浮于水上。无计挽流光,意为无法挽留流逝的时光。屈指,扳指计算时间。又惊秋,又到了秋季。 【赏析】 此诗写作者因年华易逝、时光荏苒而引起的感慨。首句直抒胸臆,点明主旨,后两句以虚写实,写景寄情。全诗意境深远,含蓄蕴藉,言简意赅,耐人寻味。 首联“浮生无计挽流光,岁月催人似箭忙”是说,在人生的旅途中
【注释】秋满乾坤菊有花:秋天,菊花盛开的季节。乾坤:天地间。 筼筜经雨玉无瑕:筼筜(wèn dāng),一种多年生水生草本植物,叶子长椭圆形,可食。雨后竹叶晶莹剔透如玉,但无人为雕琢,自然天成。 苍然太古云根石:苍然,指青翠的样子。太古,远古时代。云根,云朵的根基,比喻高耸入云的山崖或树木。 饱阅风霜共一家:饱阅,充分经历。风霜,风雨和霜雪。一家,这里用“一衣”代指,意思是共同经历风雨、寒暑。
注释: 四曲:武夷山的四条溪流,即九曲溪。 回看:回头望去。天际岩:山峰在云雾中若隐若现,宛如天际。 空翠:指山间的绿草如茵。 落:飘洒的样子。 毵毵:形容草木茂盛而长的样子。 个中:其中。何物:什么。尤:更加。清绝:非常清新、美丽。 云影天光共一潭:云和阳光一起映照在清澈的潭水之中。 赏析: 这首《棹歌》是一首描绘武夷九曲景色的诗作。诗人以游赏的视角
《梨岭道中十八首》为南宋诗人陆游的组诗作品。这是其中的第十一首,描写了诗人在梨花盛开的时候,沿着山路行走,看到溪边的石头被水流冲刷,发出清脆的响声,感叹大自然的壮丽景色。同时,诗人也表达了自己对于这种美景的喜爱之情。 下面是这首诗的逐句释义: 1. 花发不知名 - 花朵开得茂盛,但不知道是哪种花。 2. 水落石潭响 - 水流减少,石头上的积水发出声响。 3. 山川争秀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