却如周宰孔,不似晋临河。
已见天无外,还闻海不波。
影随一苇渡,声接两涯歌。
遥想唐虞化,南郊羲暨和。

【注释】:

却如周宰孔,不似晋临河。

已见天无外,还闻海不波。

影随一苇渡,声接两涯歌。

遥想唐虞化,南郊羲暨和。

却如同周代的周公(孔子)那样治理国家,不像晋国的韩宣子那样临河治理洪水;已经看到天空没有边际,还能听到海浪不起波浪;影子随着一根苇草飘过河流,声音跟两岸的歌声相连;遥想唐尧、虞舜教化天下,南郊祭祀时有伏羲氏和风后氏辅佐。

赏析:

此诗首章“却如周宰孔,不似晋临河”,以周公和晋宣子的治水事迹作比兴,说明自己虽然能为政一方,但与周公相比,则差得太远了。“已见天无外,还闻海不波。”诗人放眼望去,只见无边无际的天空,耳畔又听到波澜壮阔的大海,这使诗人顿生感慨,想到天地之广阔、海之浩渺,以及自己的渺小,于是发出了“影随一苇渡,声接两涯歌”的慨叹。“一苇渡”指小舟载着人过河,而“两涯歌”则是船桨击打水的声音。这里既写景又写意,表现了一种超然物外的旷达情怀。

第二首“遥想唐虞化,南郊羲暨和。”诗人由眼前景象联想到远古时代的理想社会——唐尧和虞舜的盛世,并由此想到了上古时期的两位圣明君主:伏羲氏和风后氏,他们辅佐帝王治理天下,使天下大治。

全诗语言质朴自然,意境开阔宏大,充分体现了诗人胸怀坦荡、志向远大的个性。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