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溪笑后几人来,空说山中有讲台。
青嶂冥蒙谁是主,白莲零落不须开。
只闻樵子吹芦出,何处山僧负钵回。
一壑消沉千古事,欲寻往迹转生哀。
《东林寺》
注释:
东林寺:位于浙江省杭州市灵隐山麓,是江南佛教名刹之一。
虎溪笑后几人来:虎溪指的是虎跑泉,在杭州西湖畔,相传唐代高僧鉴真曾在此讲经说法。笑后几人来指后人对鉴真的怀念和敬仰之情。
空说山中有讲台:山中是否有讲台已无从考证,但这句诗表达了对鉴真讲经说法的怀念和敬仰之情。
青嶂冥蒙谁是主:青嶂指的是灵隐山的山峰,冥蒙是指云雾缭绕的景象。这句诗表达了对灵隐山神秘莫测、难以捉摸的感觉。
白莲零落不须开:白莲指的是寺庙前的荷花池中的莲花,零落则形容莲花凋谢的景象。这句诗表达了对时光流逝、美景易逝的感慨。
只闻樵子吹芦出:樵子指樵夫,吹芦出指樵夫吹响芦笛的声音。这句诗描绘了山林间的宁静与和谐。
何处山僧负钵回:山僧指和尚,负钵回指和尚背着行囊返回寺庙。这句诗表达了和尚归隐山林的生活场景。
一壑消沉千古事,欲寻往迹转生哀:一壑指深沟大壑,消沉指世事沧桑、人事变迁。这句诗表达了对历史变迁的感叹和对往昔往事的追忆。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写景抒情之作。诗人以虎溪为背景,通过对虎溪后的几座寺庙的描写,展现了灵隐山的自然风光和历史文化。诗人通过对比的方式,表达了对自然美和人文历史的赞美。
首句“东林寺”点明了诗歌的主题,同时引出了下文的描述。虎溪作为鉴真讲经的地方,给后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诗人通过“笑后几人来”这一表达,既暗示了人们对鉴真大师的怀念之情,也体现了人们对历史遗迹的保护意识。
第二句“空说山中有讲台”则进一步深化了对虎溪的描绘。这句诗表达了对虎溪背后故事的好奇和向往之情。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对于历史遗迹的珍视和传承。
第三句“青嶂冥蒙谁是主”进一步描绘了灵隐山的神秘莫测。诗人通过对青嶂、冥蒙等词汇的使用,营造出一种朦胧、梦幻的氛围。这种氛围让人联想到古代文人雅士追求的精神境界。
第四句“白莲零落不须开”则表达了对时光流逝、美景易逝的感慨。这句诗通过对白莲凋谢景象的描绘,引发了读者对生命无常的思考。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珍惜之情。
第五句“只闻樵子吹芦出”则描绘了山林间的宁静生活。诗人通过对樵子吹芦笛声音的刻画,展现了山林中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场景。这种场景让人感到愉悦、宁静,也反映了人与自然相互依存的关系。
第六句“何处山僧负钵回”则表达了对和尚归隐山林生活的向往。这句诗通过对山僧背行囊返回寺庙的画面描述,展现了人们对和尚归隐生活的羡慕之情。同时也反映了人们对于精神寄托的追求。
最后一句“一壑消沉千古事,欲寻往迹转生哀”则表达了对历史变迁的感叹和对往昔往事的追忆。这句诗通过对“一壑消沉”和“欲寻往迹”两个意象的组合使用,表达了诗人对于历史变迁的感慨以及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同时,也引发了读者对于历史和文化的反思。
整首诗通过描绘灵隐山的自然风光和历史文化,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和人文历史的赞美。同时,也反映了人们对历史遗迹的保护意识和对于精神寄托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