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士何年苦行归,果成随处辟岩扉。
长江不隔人间路,邃洞应藏道者机。
石髓夜凝千手相,山花春染五铢衣。
闻声欲救恒沙苦,可使呻吟满近畿。

【解析】

题干要求“赏析”,即对诗歌进行鉴赏,包括思想内容、写作手法和语言特点等方面。解答此题时,首先指出本诗的写作背景;然后逐句分析,最后总结出诗歌的主题,注意不要遗漏每一句诗句。

【答案】

(1)这首诗是作者应友人之请,为观音岩李景渠所建的“大士殿”作的题咏之作。

(2)首联写观音岩寺的大士殿,其建筑之精巧别致与佛殿的宏伟庄严相得益彰。颔联描绘了大士殿的建筑特点——山门高峻,气势雄伟;殿堂幽深,结构严密。颈联写大士殿内供奉的观音菩萨形象:千手千眼,神通广大;慈悲为怀,普渡众生。尾联写大士殿内的观音菩萨形象:在人们心中具有极大的感召力,能拯救苦难众生于水深火热之中。

(3)这首诗的写作背景是在宋孝宗淳熙年间,当时佛教十分盛行,诗人以大士殿为题,颂扬了观音菩萨的崇高地位和伟大精神。

译文:

大士何时苦苦修行归来,果然成就后处处开辟山门。

长江没有阻断人间道路,深邃洞府应藏有道者机枢。

石髓夜晚凝结成千只手臂,山花春天染上五铢衣。

听到声音想要救援恒河沙数的痛苦,可以让呻吟声满近畿。

赏析:

首联写观音岩寺的大士殿,其建筑之精巧别致与佛殿的宏伟庄严相得益彰。颔联描绘了大士殿的建筑特点——山门高峻,气势雄伟;殿堂幽深,结构严密。颈联写大士殿内供奉的观音菩萨形象:千手千眼,神通广大;慈悲为怀,普渡众生。尾联写大士殿内的观音菩萨形象:在人们心中具有极大的感召力,能拯救苦难众生于水深火热之中。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