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处春山纵远眸,渔阳湖上暂停驺。
庚辛溪到龙津合,十二亭空燕喜留。
吏部文章高北斗,连州水石冠南陬。
夷犹落日归忘去,更向流杯秉烛游。

【注释】

1.同州:今陕西大荔。陈润:陈师道字,号后山居士。连山令:即连山县令。蔡元:名不详,陈润的朋友。燕喜亭:在今河北易县西南。流杯池:在城东南,为晋代王徽之与朋友饮酒作乐之地。

2.庚辛溪:指王屋溪。王屋溪流经上党各县,故称。龙津:在王屋溪上游,有水陆两路通于河洛之间。十二亭:指王屋山中的十二座古庙。燕喜留:燕喜山,在今山西平陆县西。

3.吏部:指唐朝的中书省和门下省,因唐时中书、门下二省长官皆为正三品高官,故称。北斗:指尚书省,因尚书省是全国行政中枢所在地,长官称为宰相,故称。南陬:指南方偏东的地方。夷犹:徘徊游赏的样子。落日:太阳落下。归忘:归来忘记。

4.秉烛:拿着蜡烛。

【赏析】

这是一首纪游诗,记叙了诗人陈师道、蔡元同游燕喜亭,晚集流杯池的所见所感。首联点明地点和时间;颔联描绘景色;颈联赞美友人;末联抒发感慨。全诗写得清新自然,情韵悠长,富有生活情趣。

诗的前四句主要写景,从“何处”到“十二亭空”,描写了作者对燕喜亭一带风光的欣赏之情。燕喜亭地处燕山之南,地势高峻,环境清幽。诗人登上燕喜亭,极目远眺,只见群山如黛,重峦叠翠,云雾缭绕,令人心旷神怡。尤其是那渔阳湖上的停骖,更是别具一番情趣。诗人驰骋想象,把眼前的景物描绘得如在眼前。

中间四句主要抒情。诗人由登高望远而产生一种思乡之情,于是便想到了自己家乡连山的美景,以及连山的水石之美。诗人认为连山的美不在其他地方之下,这两句既表现了连山的自然美,也体现了作者对家乡的眷恋之情。

诗的最后一句抒发了游览结束后的感悟。作者在流杯池边秉烛夜游,不禁想起当年王徽之在流杯池边宴饮作乐的情景。王徽之曾与朋友们饮酒作乐,留下一段佳话,如今自己也在流杯池边秉烛夜游,真是“夷犹落日归忘去,更向流杯秉烛游”。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