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云山与碧霄连,至此尘心已尽捐。
短舄行迷空翠径,轻衣欲染蔚蓝烟。
九天楼殿虚无里,二浙山川指顾前。
更说仙都何处是,攀松藉草不知还。
注释:
胡参知邀我登上白云山,得到了一个“烟”字的佳境。
白云山与碧霄连,至此尘心已尽捐。
短舄行迷空翠径,轻衣欲染蔚蓝烟。
九天楼殿虚无里,二浙山川指顾前。
更说仙都何处是,攀松藉草不知还。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登上白云山后的所见所感和内心感受。诗人以“胡参知邀登白云山得烟字”为开头,直接点明了主题。接着,诗人详细描述了自己登上白云山后的感受和景象。
诗人提到了白云山与碧霄连,至此尘心已尽捐。这里的“碧霄”指的是天空,而“尘心”则是指人的世俗之心。通过这句话,我们可以感受到诗人对自然的赞美和对世俗的超脱。
诗人描述了自己在白云山中行走的场景。他穿着轻便的衣服,想要去欣赏蔚蓝的天空,却迷失在绿意盎然的山林中。这里,诗人用“短舄行迷空翠径,轻衣欲染蔚蓝烟”来形象地描绘了自己在山林中的行走和感受。
诗人又提到了九天楼殿虚无里,二浙山川指顾前。这里的“九天楼殿虚无里”可以理解为诗人在云雾缭绕中看到了高耸入云的楼殿,而“二浙山川指顾前”则可以解读为诗人站在高处俯瞰远处的浙江山水,仿佛在指手划脚之间就能抵达那里。
诗人表达了自己对于“仙都”所在之处的好奇和向往。他说得更说仙都何处是,攀松藉草不知还。这里的“仙都”可以理解为仙境一般的地方,而“攀松藉草不知还”则表现了诗人对于那种神奇境界的向往和追求。
整首诗通过对白云山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赞美以及对超凡境界的追求。同时,诗歌语言优美,意境深远,给人以美的享受和思考的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