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庭何事日惊尘,去国翻悲叩阙辰。
本为九重分拊髀,敢云孤愤快批鳞。
霜寒楚泽迟吟棹,雪满燕山拥逐臣。
宣室即看前席对,不须投赋问灵均。

黄对兹给谏左谪永丰

边庭何事日惊尘,去国翻悲叩阙辰。

本为九重分拊髀,敢云孤愤快批鳞。

霜寒楚泽迟吟棹,雪满燕山拥逐臣。

宣室即看前席对,不须投赋问灵均。

注释:

  1. 黄对兹给谏:黄对兹是黄庭坚的号,这是黄庭坚在贬谪中给朝廷上奏时用的官名。给谏是御史台官员的别称,这里指代黄庭坚。左谪永丰:永丰县在今江西省奉新县,当时是黄庭坚被贬到的地方。
  2. 边庭:边境。日:一天天地,逐渐地,形容时间越来越久。惊尘:惊扰尘土,比喻战争频繁。
  3. 去国:离开国家。翻悲:反而更加感到悲伤。叩阙:向朝廷告密,向皇帝进言。辰:星宿名。
  4. 九重:指朝廷、皇宫。拊髀(fǔ bì):捶打大腿,表示失望或愤怒的样子。这里是说朝廷对自己的信任和重用,现在却要自己离开。
  5. 孤愤:指自己的遭遇和感受。快:快乐。批鳞:指杀身报恩,杀敌报国。
  6. 霜寒楚泽:指秋天的景色。迟吟棹:延迟了的船桨声。
  7. 雪满燕山:指冬天的景色。拥逐臣:包围着被放逐的人。
  8. 宣室:指朝房,汉代皇帝与大臣讨论政事的地方。即看:马上就能见到。前席:古人坐时两腿交叉,席前为尊位,所以“前席”是尊贵的意思。对:对话,对话就是互相问答。
  9. 不须投赋:不必写诗来抒发自己的哀怨之情。问灵均:古代楚国诗人屈原,因遭谗毁而自沉于汨罗江,后人因此称诗人有感于怀才不遇而忧伤失职。
    赏析:
    《次韵答赵德麟》这首诗是黄庭坚贬谪期间写给朋友赵德麟的。黄庭坚在诗中回顾了自己从翰林学士被贬至永丰县的经历,表达了自己虽然身处异地但仍心系朝廷的无奈与辛酸。全诗通过描绘景物和表达情感,展现了作者内心的复杂情绪,既包含了对友人的关心和问候,也流露出对自己命运的感慨和不平。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