枯柳如柴束几重,煨来榾柮覆缸红。
灭炊未肯羞童子,徙突何曾误乃公。
鼠壮欲消三月俸,貂寒还怯五更风。
春回不管人南北,历历江云在眼中。

这首诗的原文是:

枯柳如柴束几重,煨来榾柮覆缸红。灭炊未肯羞童子,徙突何曾误乃公。鼠壮欲消三月俸,貂寒还怯五更风。春回不管人南北,历历江云在眼中。

注释如下:

  • 枯柳如柴束几重:形容枯枝像柴火一样堆叠在一起,形象地描绘了冬天的景色。
  • 煨来榾柮覆缸红:用火煨着榾柮,覆盖在缸上,使得缸内的水变得通红。这一句描绘了冬日里人们取暖的场景。
  • 灭炊未肯羞童子:熄灭炊烟,不愿意让小孩子看到,表现出大人的羞涩和矜持。
  • 徙突何曾误乃公:迁移住所,没有误事,表现了主人的从容和淡定。
  • 鼠壮欲消三月俸:老鼠强大到足以消耗三个月的俸禄,比喻小动物的强大让人感到惊讶。
  • 貂寒还怯五更风:貂皮衣寒冷,五更天时风很大,形容天气寒冷。
  • 春回不管人南北:春天到来,不管人们身处南北,意味着春天的到来不受地域限制。
  • 历历江云在眼中:形容眼前的景象清晰可见,仿佛江上的云彩都映入眼帘。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冬日里的京邸(官邸)景象。首句通过“如柴束几重”等形象的描写,展现了一幅冬季荒凉而宁静的画面。接着,诗人通过“煨来榾柮覆缸红”等细节,生动描绘了人们在冬日里取暖的情景。然而,这些细节并不显得突兀或琐碎,反而为整个画面增添了几分生活气息。

诗人笔锋一转,描绘了迁居后的宁静生活。“灭炊未肯羞童子,徙突何曾误乃公”两句,既体现了主人家的豁达与从容,也透露出对生活琐事的淡泊和超脱。这种心态在古代文人中颇为常见,他们往往以山水为伴,以诗酒为乐,不拘泥于尘世的喧嚣与繁华。

第三句“鼠壮欲消三月俸”,则以一种戏谑的语气表达了人们对食物的渴望和对生活的热爱。这种表达方式不仅富有情趣,也体现了民间生活的生动活泼。

最后一联“春回不管人南北,历历江云在眼中”,则将读者的视角引向了春天的来临。这里的“春回”不仅指季节的更替,也象征着生命的复苏和希望的降临。尽管身处不同地域的人们无法感受到彼此的变化,但春天的到来却让人们的心情变得明亮起来。

这首诗通过对冬日景象的描绘,展现了一个宁静、平和而充满生机的官邸生活。它既有对自然景色的细腻刻画,又有对人情世态的深刻洞察。这种独特的艺术风格使得这首诗成为了一首脍炙人口的名篇。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