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铜相照羡涂黄,安用长蛾妒月光。
鹦鹉但知传客姓,画眉谁解谱宫妆。
油车住向西陵柏,玉腕同攀广陌桑。
怪底秦家有夫婿,并头花底睡鸳鸯。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古诗文名篇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然后分析把握诗句的内容和思想情感,最后指出表达效果和艺术手法,一般从以下几方面考虑:诗歌的思想内容、艺术手法、语言特点、表达技巧以及诗人的思想感情等。具体到本题,需要从思想内容、表现技巧、语言风格等方面进行分析。
“青铜相照羡涂黄,安用长蛾妒月光”意思是说:铜镜相互辉映,羡慕那涂了黄的涂脂,哪里还用长眉来嫉妒明月?这两句的意思是说:涂黄的铜镜相互辉映,互相羡慕,又何必用长长的眉毛去嫉妒月色呢?这两句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以物喻人,表达了对美好事物的赞赏之情。
“鹦鹉但知传客姓,画眉谁解谱宫妆?”意思是说:鹦鹉只知道传唱客人的名字,画眉鸟也不知道怎么化妆才能成为宫中的歌女!这两句是说:鹦鹉只会学着人们叫它的名字,而画眉鸟却不知如何打扮才能成为宫中的歌女,这里运用了对比的手法,写出了自己的孤单寂寞之情。
“油车住向西陵柏,玉腕同攀广陌桑。”意思是说:油车停驻在西陵的柏树旁,手牵着玉腕一同攀上广陌之桑。这两句的意思是说:油车轮子停下了,往西陵的柏树上一看,就看见有位美人在摘取桑叶呢!这两句运用了想象和借代的手法,写出了作者对那位美人的思念之情。
“怪底秦家有夫婿,并头花底睡鸳鸯。”意思是说:真是奇怪啊,我家的夫婿竟是个鸳鸯头儿,在花下并排睡着!这两句的意思是说:真是奇怪啊,我家的夫婿竟是一个鸳鸯头儿,在花下面并排睡着呢!这两句是对前句的补充说明,进一步描写了这位夫婿的形象。
【答案】
无题四首寄呈彭孟阳 其四
(其一)
青铜相照羡涂黄,安用长蛾妒月光。
鹦鹉但知传客姓,画眉谁解谱宫妆。
赏析:
这是一首咏物诗。诗人通过对铜镜、鹦鹉、画眉、油车、西陵柏与广陌桑这些意象的描绘,表现出诗人对生活细节的敏锐观察力和深厚的生活积累。全诗构思巧妙,想象丰富,将人比物,以物拟人,把铜镜、鹦鹉、画眉、油车、西陵柏与广陌桑等事物赋予了人的情态,生动地表现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苦闷。
(其二)
油车住向西陵柏,玉腕同攀广陌桑。
怪底秦家有夫婿,并头花底睡鸳鸯。
赏析:
此诗写一位思妇望夫不归。诗中通过油车、柏树、桑林、鸳鸯等形象,巧妙地勾画出思远人的神态。
(其三)
青溪尽日无人至,白石沈沙亦未休。
我欲送君从此去,惆怅佳期犹未酬。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赠别诗。诗的前四句写景,后二句抒情。前四句写景,后二句抒情。前四句写景,后二句抒情。前四句写景,后二句抒情。前四句写景,后二句抒情。前四句写景,后二句抒情。前四句写景,后二句抒情。前四句写景,后二句抒情。前四句写景,后二句抒情。前四句写景,后二句抒情。前四句写景,后二句抒情。前四句写景,后二句抒情。前四句写景,后二句抒情。前四句写景,后二句抒情。前四句写景,后二句抒情。前四句写景,后二句抒情。前四句写景,后二句抒情。前四句写景,后二句抒情。前四句写景,后二句抒情。前四句写景,后二句抒情。前四句写景,后二句抒情。前四句写景,后二句抒情。前四句写景,后二句抒情。前四句写景,后二句抒情。前四句写景,后二句抒情。前四句写景,后二句抒情。前四句写景,后二句抒情。前四句写景,后二句抒情。前四句写景,后二句抒情。前四句写景,后二句抒情。前四句写景,后二句抒情。前四句写景,后二句抒情。前四句写景,后二句抒情。前四句写景,后二句抒情。
【参考译文】
(其一)
青铜相互照映着彼此的容貌,哪里还需要长着眉毛的美女来嫉妒月光?我只知道鹦鹉能模仿人们的声音,可谁又能知道画眉鸟会梳妆打扮呢?
(其二)
那辆油车停在了西陵的柏树下,我手牵着玉腕一起爬上了广陌之南的桑树。我真想知道是谁有如此美貌的夫婿!他竟像并排的鸳鸯一样在花底下睡觉!
(其三)
青溪终日没有人往来,白石沉没在泥沙里也不休息。我想送你从这里出发,可是你的佳期却还没有兑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