浩淼疑无地,何年此落星。
洪涛舂日白,远树贴天青。
旸谷收渔舶,崦嵫列画屏。
山僧有真悟,对客说元经。
这首诗是一首七言律诗,表达了诗人对自然景色的赞美和对人生的感慨。下面逐句解读:
题候涛山和丰大(注:这里可能是“候涛山”或“和丰大”的误写)
- 诗句解释:这是题目,可能是作者自题的一首诗。
- 关键词注释:
- 浩淼疑无地 - “浩淼”表示广阔无边,像海水一样无边无际;“疑无地”则表示仿佛没有立足之地,形容景色之广袤。
- 何年此落星 - “何年”表示疑问,问为何此地会如此美丽;“落星”常用来形容星辰散落、美若流星的景象。
- 洪涛舂日白 - “洪涛”指巨大的波浪,“舂日白”描述日出时分阳光照射在波涛中,形成耀眼的白色。
- 远树贴天青 - “远树”指的是远处的树木,“贴天青”形容树木的色彩与天空融为一体,呈现出青色。
- 旸谷收渔舶 - “旸谷”可能是指太阳升起的地方,“收渔舶”则表示渔民们收起了渔网准备回家。
- 崦嵫列画屏 - “崦嵫”是古代传说中的一种神鸟,这里比喻时间;“列画屏”则是将时间比作一幅精美的屏风。
- 山僧有真悟 - “山僧”可能是指一位僧人,“有真悟”表示这位僧人达到了真正的觉悟。
- 对客说元经 - “元经”指佛教的原始经典,“对客说元经”则是向客人讲解这些经典的内容。
译文:
浩渺无际如同无边的海洋,不知何年何月才会出现这样的美景?
巨大的波浪撞击着金色的日出,远处的树木如同天空一般呈现出青色。
太阳落下的时候渔船归航,崦嵫山的鸟儿排列在屏风上。
山中的僧人已经领悟了真理,对着客人讲述佛经的智慧。
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候涛山的描绘,展现了自然界的美丽景观。诗人通过丰富的想象力和细腻的笔触,将山景、日出、树林等元素融合在一起,形成了一幅幅生动的画面。同时,诗歌也透露出诗人对自然的敬畏和赞美之情,以及对人生哲理的思考。此外,诗人通过对比手法,将浩瀚的大海和宁静的小山、明亮的日出与深蓝的树林、夕阳的余晖与清晨的霞光等进行对比,使得整首诗充满了层次感和韵律感。最后,诗人以讲述佛经的方式结束全诗,既表达了自己对佛法的信仰,也展示了自己的智慧和修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