汨罗屈原苦,首阳伯夷饥。
我欲戒孤愤,不与借阶梯。
【注释】
汨罗、屈原:指战国时期楚国诗人屈原。首阳:指伯夷,即伯夷叔齐,是商朝末年孤竹君的儿子,因不愿臣服于周武王而饿死于首阳山下,后为商朝忠臣。我欲戒孤愤:我打算写一篇《孤愤》的文章来警戒世人。借阶梯:比喻借别人的帮助。
【赏析】
这首诗的作者在《文选》中没有留下任何资料,诗中“不与借阶梯”一句也难以理解,所以此诗当非其所作,但内容却很切合他当时的处境。屈原在楚怀王被秦国扣留后,流放沅湘地区,最终投水自尽,这是历史上公认的事实。诗人在《吊屈原赋序》中说:“仆痛君之不死,故为斯赋以风谏焉。”意思是说诗人对屈原投江殉国十分痛心,就写了这首长诗,来劝屈原不要自杀。全诗共八句,每句四字,句法整齐,结构工整。第一句直承第二句而来,第二句又紧接第一句而来,两句之间,一气贯通,毫无滞碍。第三句和第四句,都是对屈原的劝告,也是全诗的重心所在,因此用“不”“无”二字作为过渡。第五句承“不与借阶梯”而来,第六句承“无怨”而来,两句之间,又一气贯通,毫无滞碍。第七句承“不与借阶梯”而来,第八句承“无怨”而来,两句之间,又一气贯通,毫无滞碍。全诗虽只有八句,但层次分明,脉络贯通。诗人以屈原自喻,通过劝慰屈原的方式,表达了自己对于现实政治的不满和忧虑以及对于国家命运的关切之情。全诗风格雄健,语言质朴有力,充分体现了屈原作品的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