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欲白天冥冥,宿云未敛朝烟生。
前山后山半昏晓,千树万树迷阴晴。
淋漓元气寒犹湿,上下苍茫太初色。
房山去后已无人,野屋荒林见遗迹。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东方欲晓,云山苍茫的晨景。下面是对每一联的解释和赏析:
第一联:
  
东方欲白天冥冥,宿云未敛朝烟生。
- 注释:东方的天空渐渐明亮,但仍然笼罩着一层淡淡的云气。
 
- 赏析:这句诗通过对比,表达了诗人对于自然景色的细腻观察与感受。清晨的天边,虽然东方已经露出鱼肚白,但天空中的云彩依然厚重,仿佛还未完全散去。这里的“东方”既指方位,也隐含着诗人对新一天的期待和希望。
 
第二联:
  
前山后山半昏晓,千树万树迷阴晴。
- 注释:山上的树木在黎明或黄昏时分,一半被雾气或光线所笼罩,呈现出朦胧的状态。
 
- 赏析:这两句诗进一步描绘了早晨山林中的雾气和光线交织的景象。诗人通过“半昏晓”和“迷阴晴”这样的词句,生动地表现了清晨山林中那种既清晰又模糊、既有光又有暗的特殊氛围。这种景象给人一种宁静而又神秘的感觉,仿佛是大自然在晨曦中慢慢苏醒。
 
第三联:
  
淋漓元气寒犹湿,上下苍茫太初色。
- 注释:整片山野都弥漫着清新湿润的气息,仿佛是大地最初的生命力量。
 
- 赏析:最后一句“上下苍茫太初色”是对前面诗句的总结和升华。这里使用了“太初色”这样的词汇,强调了山林之中那种原始而纯净的自然色彩。诗人通过对大自然的描绘,传达了一种对生命、自然的敬畏之情。同时,这句诗也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美的敏锐捕捉和深刻理解。
 
第四联:
  
房山去后已无人,野屋荒林见遗迹。
- 注释:随着时间的流逝,曾经繁华的房屋和森林已经变得荒凉,只剩下一些遗迹。
 
- 赏析:这两句诗以时间为线索,展现了从繁荣到衰败的过程。诗人通过对过去繁华景象的描述,表达了对于时光流转、人事变迁的感慨。同时,也暗示了人与自然、文明与自然之间的关系。在这里,“野屋荒林”不仅是对景物的描绘,更是对生活状态的反映。
 
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细腻描绘,表达了诗人对生命、自然和时间的思考与感悟。它不仅展示了自然之美,更蕴含着深刻的哲理和人文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