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高八十又三旬,犹自乘舟访隐伦。
只恐太平无事久,江南岩穴少闲人。
【注释】
吴东升:字仲高,号东岩。南宋诗人。八十有三:指七十三岁。卷索:即卷轴。
【译文】
年高八十又三旬,犹自乘舟访隐伦。
只恐太平无事久,江南岩穴少闲人。
【赏析】
这是一首七绝诗。此诗前半部分描写诗人八十多岁高龄仍游历江湖,寻访山林隐逸之士;后半部分则以“只恐”二字,表达了对太平盛世长久的忧虑和感慨。全诗语言质朴自然,意境深远。
年高八十又三旬,犹自乘舟访隐伦。
只恐太平无事久,江南岩穴少闲人。
【注释】
吴东升:字仲高,号东岩。南宋诗人。八十有三:指七十三岁。卷索:即卷轴。
【译文】
年高八十又三旬,犹自乘舟访隐伦。
只恐太平无事久,江南岩穴少闲人。
【赏析】
这是一首七绝诗。此诗前半部分描写诗人八十多岁高龄仍游历江湖,寻访山林隐逸之士;后半部分则以“只恐”二字,表达了对太平盛世长久的忧虑和感慨。全诗语言质朴自然,意境深远。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考生要审清楚题目要求,如本题“对这首诗逐句释义并赏析”,则答题时要先逐句解释诗意,然后赏析。 第一联,“一廛吾所受,三径旧曾游”,诗人以自己居处为“一廛”,而“三径”是陶渊明的故宅,他曾经在此“隐居”;这里诗人用典,既写出了诗人自己的闲适之乐,同时又表明了自己与陶渊明的相似之处
【注释】 去去青云路:去往青云之路。 盍簪:盍,同盍,通盍,何不;簪,古时束发用的簪子。盍簪,意为为什么不系好簪子再动身上路呢?表示舍不得离去。 西风游子恨:指秋天的西风吹动着游子的思乡心。 落日故人心:落日时分,夕阳西下,使人想到故乡的亲人,所以用落日故人心表达对远方亲人的思念。 报国凭三策:报答国家之策有三种,即安民、养民和牧民。三策是泛指治国的三个重要方面。 论交薄万金
【注释】 送安二:送别安二。兼简令兄仁远:同时寄信给令兄。 故人不可见,令弟早相知:老朋友不能相见,令弟早就相识了。 文采京华自,威仪伯仲推:你的才学和气度都是京城的一流人物。 云深江树黑,天远雁书迟:天边飘荡着归雁的书信,因为距离遥远而变得缓慢。 若问同袍者,悲凉比旧时:如果你问他那些一同服役的老兄弟,他们一定会感到更加凄凉,因为他们的遭遇和你一样。 【赏析】
【注释】 刘珙弟兄:指作者的朋友,即刘涣兄弟。 大兄膺就业,叔子尽能诗:大兄(即刘涣)被举荐为官,而二弟(即刘涣的弟弟)则精通诗艺。 岁月嗟长往,功名未有期:感叹时光荏苒,功业尚未成就。 自怜游泮水,空忆少年时:惭愧自己当年曾游泮水(指在学馆中读书),如今却已空怀壮志、无以实现。 【赏析】 这是一首寄给友人的诗。诗人在诗中表达了对友人刘珙弟兄的怀念之情和对自己不能建功立业的遗憾。
【注】 张世清:即张志和,唐代诗人种竹已成林:指张志和辞官归隐后,在家乡种植竹子,形成了竹林。 扫叶容春笋:用扫树叶子来等待春天的笋子出土。 编篱护晚阴:用编织篱笆来遮挡傍晚的阴影。 清风如有意:形容秋风的凉爽就像有意识一样。 明月本无心:比喻月亮本身没有情感,只是静静地照耀着大地。 几度临轩坐:几次站在楼台栏杆上坐着。 烟消彩凤吟:形容夜晚景色美丽,如同凤凰在歌唱。 赏析 这是一首咏物诗
送黄掌教 泮水官初满,临岐意黯然。 风云千里道,雨露九重天。 硕学推程颢,清才数郑虔。 愿言行莫缓,台阁正求贤。 注释: 1. 泮水官初满:泮水,指的是古代的学堂,这里代指官职刚刚被任命完毕。官初满,意味着官员刚刚开始任职。 2. 临岐意黯然:临岐,指的是在岔路口分手。黯然,形容心情低落、忧郁。 3. 风云千里道:风云,指天气变化无常,千里道,形容距离远。 4. 雨露九重天:雨露,比喻恩泽
领举别武林主人 领:接受。举起杯来,表示离别 武林主人:主人的别号。指作者的朋友或熟人(据《太平广记》卷四百九十五引《唐阙史》,武林主人是李贺的朋友) 别业幽栖处,攀缘及上方 别业:别业,即别墅。幽栖处:隐居之处 攀缘:攀登爬升 及:到达 上方:高处 译文:接受了杯中的酒,向朋友告别。我隐于青山绿水之间,登上了山巅 地深松叶暗,天近桂花香 地深:山高林密 松叶:松树的叶子 暗:昏暗,不明亮
【注释】 圣主:皇帝。重遐荒:远在边远的荒服之地。夕郎:指王给事,王给事是王姓的官员的称呼,夕郎是王姓的音译。楼船:大船。瀚海:大海。冠服:官服。被:覆盖。三韩:古代对朝鲜半岛一带的称呼。八表:四方。兹:这。来王:来到国王那里。 【赏析】 这首诗写使臣出使异域,表达了诗人的自豪感和喜悦之情。诗中“楼船浮瀚海,冠服被蛮方”两句描写了使臣乘船远航的情景,“岛屿三韩近
【解析】 本诗是一首写隐者的诗。首句“绿阴清昼堂”,即以堂字点明了作者的居处;颔联“树密乌声乱,林深鹤梦幽”描绘了一幅静谧而美丽的自然画面,表现了隐士的闲适生活。颈联“云来疑向夕,风度欲惊秋"描写了云彩的变化,表达了诗人对隐者生活的向往之情。尾联“何日寻三径,相期避暑游”抒发了作者与高士相约在夏日里一起游玩的愿望。 【答案】 绿荫笼罩着清凉的白昼,山中住着位高人,在岩石山丘间结屋居住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赏析诗歌内容要点的基本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需要学生准确细致把握诗歌的主要内容,在此基础上结合重点词句理解诗歌情感及手法,然后分析表达效果。 第一联“记得高堂别,俄惊信息稀。”回忆过去分别时的情景,当时母亲还健在,可是如今母亲已经去世了,因此才感到意外和悲痛。“高堂”指母亲的卧室。这两句诗的意思是:我还记得和母亲道别的情景,可转眼间却听到母亲的消息稀少了
注释: - 吴东升:人名。 - 八十有三:年纪很大。 - 江湖访隐:在江湖中寻找隐士。 - 卷索题:卷轴上的题字。 - 子长游:长久的游历。 - 林逋宅:林逋的住所。 - 碧水青山一样秋:形容自然景色的美丽。 赏析: 这首诗是吴东升对生活的态度和人生追求的写照。他一生都在追求自由、独立的生活方式,不愿意像别人那样为了名利而忙碌奔波。他的这种态度和行为方式使他成为了一个独特的存在。
【注释】 吴东升生八十有三:吴东升,字伯阳,号东升子,元代著名的画家、诗人。“八”是虚数词,表示很多。“三”是指三十岁。 以江湖访隐卷索题为书四绝:以《江湖访隐卷》为题,写了四首诗。“题”,就是写诗。 其三:这是第三首。 老健聪明似壮年:《旧唐书·李白传》: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李白的一生,充满了奇遇,他自称:“十五好剑术。”又说:“十五好神仙。”“老健聪明似壮年”
【注释】 吴东升:即吴宽(1435—1510),字原长,一字仲孺,号南山,长洲(今江苏苏州)人。明代文学家、政治家。明成祖时任礼部侍郎。谥忠节。有《匏翁家藏集》。生八十有三:指七十三岁。江湖:指隐士生活。卷索句:意谓隐居不仕,以诗酒自娱。书四绝:指题赠吴宽的四首诗歌。其四:指此诗。会应:应该。收拾:收拾行装,准备回家。江湖趣:指隐居的乐趣。归卧:归卧故乡草堂。旧草堂:旧时的草堂,这里指隐居的地方
【注释】 1.武克显:即李克用,唐朝的河东节度使。 2.临岐:在岔口分手。 3.太平:指国泰民安。 4.翰墨:指文墨、书信。 5.赓和:继续作诗。 【赏析】 这首诗写的是作者与友人分别时的情景。首句“冠盖临歧”,点明时间地点和人物。冠盖指的是官员们的车盖,临歧则是在岔路口分手。第二句“太平人物盛时音”,意思是说国家太平盛世的时候,人们才发出这样的好声音,这既表现了当时社会的繁荣昌盛
诗句输出:十载言归人不见,独将书画上长安。 译文:我十年如一日地等待着回归家乡,但家人却始终未见踪影。我只能独自携带画和书前往长安。 关键词注释: 1. 十载言归人不见 - 十年:形容等待的时间非常长。言归:回家。不见:未能见到。 2. 独将书画上长安 - 独:独自。将:携带。书画:指绘画和书法作品。上:前往。长安:古都城名,此处代指目的地或目标。 3. 此情直与江流远 - 此情:此情此景
东坡图 玉带金章未足奇,葛巾野服是何时。 平生怀抱空千古,一笑逢人处处宜。 注释与赏析: - 玉带金章未足奇,葛巾野服是何时: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对世俗名利的淡然态度。诗人认为,即使是佩戴着贵重的玉带和金章,也比不上自己内心真正的自由与宁静。这里的“葛巾野服”指的是诗人朴素、自然的生活方式。 - 平生怀抱空千古,一笑逢人处处宜:这两句诗则表达了诗人对人生的一种豁达与乐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