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暮沧江上,天寒水自波。
孤舟宜早泊,风浪夜应多。
【注释】
(1)骊江:即今江西九江市西的长江。
(2)沧江:指长江。沧,通“长”,形容江水辽阔。
(3)宜:适宜,应该。
(4)泊:停船。
赏析:
这首诗写诗人乘舟夜渡时的所见所感和所思所想。首句写日暮时分,在漫长的长江上泛舟行进;次句写天寒水冻,江水激荡不息;三、四句则写夜间行舟的艰险,以及必须早些停靠船只。全诗结构严密,层次分明,语言凝练,寓意深刻。
日暮沧江上,天寒水自波。
孤舟宜早泊,风浪夜应多。
【注释】
(1)骊江:即今江西九江市西的长江。
(2)沧江:指长江。沧,通“长”,形容江水辽阔。
(3)宜:适宜,应该。
(4)泊:停船。
赏析:
这首诗写诗人乘舟夜渡时的所见所感和所思所想。首句写日暮时分,在漫长的长江上泛舟行进;次句写天寒水冻,江水激荡不息;三、四句则写夜间行舟的艰险,以及必须早些停靠船只。全诗结构严密,层次分明,语言凝练,寓意深刻。
【注释】 (1)骊江:即今江西九江市西的长江。 (2)沧江:指长江。沧,通“长”,形容江水辽阔。 (3)宜:适宜,应该。 (4)泊:停船。 赏析: 这首诗写诗人乘舟夜渡时的所见所感和所思所想。首句写日暮时分,在漫长的长江上泛舟行进;次句写天寒水冻,江水激荡不息;三、四句则写夜间行舟的艰险,以及必须早些停靠船只。全诗结构严密,层次分明,语言凝练,寓意深刻
注释:石身偃仰犹堪丈;松意萧疏不受官。 译文:石头的姿态屈曲、倾斜,依然可以一丈见方;松树的意态萧瑟、疏朗,却不接受官职。 赏析:此诗写石松之形与神。首句用“石”、“身”二字形容岩石的形态,“尚”、“犹”两字写出诗人对岩石的赞美之情。第二句用拟人化的手法,把松树人格化了写,写出了松树的风骨和傲岸不羁的性格。最后两句是说:尽管岩石像人一样有姿态,但并不受世俗礼法的束缚,仍然保持着自己的本性
出关 关吏开金锁,邮人控玉珂。 三韩辽社稷,五镇汉山河。 白草荒原合,黄云古戍多。 从今沧海上,万里不扬波。 注释: - 关吏开金锁:指官员打开金锁,表示放行。 - 邮人控玉珂:邮人控制着玉制的马络头,表示传递信息。 - 三韩:古代对朝鲜半岛的称呼。 - 五镇:这里指的是汉朝时设置的五个军事重镇,即幽州、并州、凉州、益州和荆州。 - 沧海:大海,这里泛指辽阔的水域。 赏析:
浍水风清 浍川东下水悠悠,万里风恬一色秋。 明月倒河天宇湛,寒潭影壁练光浮。 江空但击中流楫,夜静长乘泛斗舟。 最是漫漫清露晓,数声嘹唳似汀洲。 注释: - 浍川:指渭河流域的一条支流。 - 悠悠:水波荡漾的样子。 - 明月倒河天宇湛:月亮倒映在河流中,天空显得清澈透明。 - 寒潭影壁练光浮:寒冷的水潭反射出石头的影子,如同白色的丝线在水中浮动。 - 江空但击中流楫:江面上只有一只船在行驶
诗中描述了日暮时分的湖面,荷花与菱荷风起的景致,以及采莲女的美丽倩影。下面是对这首诗的逐句释义: 1. 澄湖日暮芰荷风: - 澄湖日暮:描述的是傍晚时分,湖水清澈,夕阳西下的景象。 - 芰荷风:芰荷指的是荷叶和菱角,风则是指微风,整个画面给人一种清凉宁静的感觉。 2. 白面郎君宝玦逢: - 白面郎君:形容男子皮肤白皙,英俊潇洒。 - 宝玦逢:宝玦是一种装饰品,用玉或金属制成,象征珍贵
采莲曲 其一 六桥垂柳两边分,日暮吴歌隔岸闻。 祇解莲花如粉面,不知荷叶是罗裙。 译文: 在六桥边垂柳的两边,夕阳下的吴国歌声从对岸传来。人们只知道荷花就像粉妆的面容一样美丽,却没有意识到荷叶就像罗裙一样飘逸。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美丽的江南水乡画面。诗人通过简洁有力的语言,生动地描绘了江南水乡的美丽和宁静。诗中“祇解莲花如粉面,不知荷叶是罗裙”一句,既表现了对荷花的美丽赞美
诗句:妾飞两桨入清溪,杏子春衫一色齐。欲采芙蓉诒女伴,何人寄到苎萝西。 注释:妾,指女子;两桨,指船桨;清溪,清澈的溪流;杏子,指的是鲜艳的花朵;春衫,春天的衣衫;一色齐,颜色一样;想,这里指想要采摘;芙蓉,荷花;诒,赠送;苎萝西,古代传说中的一个地名。 赏析: 这首诗以简洁明快的语言,生动地描绘了一幅江南采莲图。诗中的女子在清溪中划着船桨,身穿杏色的春衫,她的美貌与自然景色融为一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