泛舟无榜人,劳劳愧弘济。
少年志沮丧,卑秩多蹇滞。
司农告不给,秋税从新制。
时艰但增慨,匡救难为计。
多捐念国贫,重敛民为厉。
张罗置疏目,寄惠在微细。
【注释】
- 泛舟无榜人:指乘坐船时没有引水的人,泛舟,泛船。
- 劳劳愧弘济:指心中惭愧,因为自己没有能力去救助他人。
- 少年志沮丧:年轻时的抱负和理想被挫折了。
- 卑秩多蹇滞:指地位低微,仕途受阻。
- 司农告不给:司农官报告说国家财政困难。
- 秋税从新制:指秋季征收的税收采用新的制度。
- 时艰但增慨:国家正经历着困境,只是更加感慨。
- 匡救难为计:想通过自己的努力去帮助国家解决问题。
- 多捐念国贫:为国家的贫困而感到心痛。
- 重敛民为厉:加重对人民的赋税,使之生活困难。
- 张罗置疏目:指发布命令,组织人手。
- 寄惠在微细:将希望寄托于细微之处。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对自己一生经历的一种反思与总结,表达了他对国家和人民深沉的关爱以及无奈的心情。
诗的开头“泛舟无榜人,劳劳愧弘济”描绘了自己孤独无助、无所作为的处境,感叹自己无法像别人一样去帮助他人,内心感到惭愧和遗憾。这里的“泛舟”比喻自己漂泊不定的生活状态,“无榜人”则形容自己的孤单无助。
接下来的“少年志沮丧,卑秩多蹇滞”反映了诗人年轻时候的抱负和理想被现实所挫败,地位低下,仕途坎坷。这两句表现了诗人的失落和无奈。
第三句“司农告不给,秋税从新制”则是对当时社会状况的描述,国家财政困难,不得不改变税收政策。这体现了诗人对时事的关注和思考。
接下来“时艰但增慨,匡救难为计”表达了诗人对于国家困境的深深担忧和无力感,他意识到只有通过自身的努力才能为国分忧,这是诗人的自我激励。
最后两句“多捐念国贫,重敛民为厉”反映了诗人对国家贫困的深切同情,同时也表达了他对加重民众负担的忧虑。这里体现了诗人的人道主义精神。
这首诗是诗人对自己一生经历的一次回顾,也是他对社会现状的深刻反思和批评,充满了深深的情感和责任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