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道封章彻紫宸,忧时宁复悼埋轮。
玉堂本是论思地,湘水甘为放逐臣。
孤棹夜寒惟有月,上林花发不知春。
皇明德量宽如海,珍重将来报主身。
【注释】
一道封章:指皇帝的一道诏书。彻紫宸:直达紫禁城。忧时:忧虑国事。宁复:岂敢再。悼埋轮:哀悼被贬的贤臣李林甫。
玉堂:指翰林院,是皇帝的智囊。论思地:议论国家大事的地方。湘水:作者当时在湘州(今湖南长沙)。放逐臣:被贬官的大臣。孤棹:独自乘船。上林花发:上林苑花开如火。不知春:春天已过去。
皇明德量宽如海:指皇帝的品德、度量像大海一样宽广。珍重:珍爱。报主身:报答君主的恩情。
【赏析】
这首诗是黄仲昭为他的同僚、前宰相李林甫而写的挽诗。诗人通过李林甫生前的经历,抒发了对李林甫的同情和怀念之情。
首联“一道封章彻紫宸,忧时宁复悼埋轮。”诗人用一个“道”字,概括了自己写作的目的,是为了表达对李林甫的哀思。他之所以要写这样一首诗,是因为李林甫曾因直言进谏,而被罢相。现在,李林甫已经死去,自己又来到湘州,看到湘江边的风景,不禁感慨万千,于是写下这首挽诗来表达自己的情感。
颔联“玉堂本是论思地,湘水甘为放逐臣。”这一联是对李林甫一生经历的总结。李林甫曾经在朝廷中担任过重要的职务,但后来却被贬到地方上去了。在这里,他曾经是一个受到皇帝信任的大臣,但他却因为一些原因被罢了官。这两句诗既表达了诗人对李林甫的哀痛之情,也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实。
颈联“孤棹夜寒惟有月,上林花发不知春。”这是诗人对湘州夜景的描绘。在夜晚的湘江上,只有一叶扁舟在行驶,周围寂静无声,只有月亮陪伴着它。而此时,上林苑里的花儿盛开着,仿佛春天已经来到了这里。然而,这些景色却与诗人的心情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尾联“皇明德量宽如海,珍重将来报主身。”诗人以皇帝的宽容和大度为主题思想,表达了自己对国家的忠诚和对皇帝的感激之情。他认为皇帝的宽容和大度能够包容天下的一切,因此应该珍惜这个机会来报答国家的恩情。
这首诗通过对李林甫生前经历的描写和对其死后的回忆,表达了诗人对李林甫的深深怀念之情,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动荡不安和人们对于政治变革的渴望。